我的第二故乡——武汉
去年六月填报志愿时,有长者这样对我说:“丫头,除了大学知名度可一定要看看大学所在的那座城市是否中你意啊,选了哪个城市就意味着哪个城市成了你的第二故乡。”初听此话,我不以为然,外面的城市风光再好怎比得上我故乡的柔情。不过,来武汉生活一年后,时间和这座城市的特色逐渐瓦解了我的固有观念。
初来乍到之时,我对武汉充满了敌意:潮湿的空气、闷热的天气、错综复杂的城市建设、拗口的方言,无不让我产生距离感。我在南方的艳阳里接受着炙热阳光的考验,家人在北方的寒夜里享受着火炉给予的温暖。数次打电话给妈妈,都在表达着自己的不适应和对武汉这座城市的抗拒。最后,只能以“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走完”为结尾收场。
既然无法改变环境,那就改变自己的心态吧。与其在抱怨和挣扎中沉沦,不如自己去探索这座城市的奥妙。自此,我便开始关注武汉的微信公众号、微博公众平台,搜罗武汉的美景美食,约上三五同学一起去那些我在过去的十几年里未曾到访未曾一睹“真容”的地方,领略不一样的美。
不必多说,首先去的自然是闻名全国的旅游景点。登上黄鹤楼,即使未到达最高点,却已然能够观赏到“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的美景。与崔灏不同的是,此种芳菲下他有的是“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的哀愁,我却是“白云千载空悠悠”的闲适和面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愉悦。接着,漫步到武汉重要的交通中枢——长江大桥。站在桥上及目远视,翻滚的江水不禁会悠扬了你的思绪,流传千古的诗词歌赋、永垂不朽的历史人物,一股脑儿全涌上你的脑海中,心中感慨万千。我站在桥上看风景,殊不知我与桥已构成另一道风景。
一个人的午后,乘车来到昙华林。不急也不躁,就那样慢慢走着,看老武汉的建筑,感受武汉不一样的文艺,时不时的与老艺人们攀谈几句,收获颇丰。类似的,还有汉阳造,去的那日恰逢下雨,本以为雨天会毁了游玩的兴致,怎知却有上天赐予的意外。雨天外出的人本就不多,加上雨水冲刷了空气中的灰尘,看起风景来别具一格。爬满整面墙的爬山虎绿意昂扬,在风中摇曳,似乎是在向我致敬。整整一条路,墙壁上都被涂鸦上了不同的画,画风各异,但足以看到画中的神韵。在我正仔细欣赏一个充满铁绣的铁门时,一只猫悄悄来到了我的身旁,用它的头轻轻蹭着我的腿。那一刻,我忘记了我是以一个游客的身份前来玩乐,而与那一片美景互相融合为一体。都说武汉生活节奏快,但当我们静下心来走近它,就会发现事实并非如此。突然间发现,只要你肯驻足欣赏,武汉就会给你不一样的惊喜。
除了美景,我还在武汉领略到了历史的积淀。凭借我们校区地理位置的优越,我很快就到达了辛亥革命历史纪念馆。整整一个下午,我都在与历史交流,视频、音乐、海报、图画、雕塑,不同的方式向我们展现着历史,独特的建筑格局让我们感觉身临其境。与之相媲美的湖北省博物馆,更是适合一个人前往,与古物相遇,与历史交流。一座城市的发展,经济增长固然重要,但它的历史亦不容遗忘。我在武汉,不仅看到了快速发展的经济,还有国家历史的缩影。
除此之外,我还曾在光谷商业圈成为人山人海的一员;在圣诞之夜去楚河汉街,感受西方文化的融入;在公交上颠簸后来到美术馆,与大师的作品邂逅;在兰花展上来到武汉植物园,感受冬日里植物的生机,与数百种兰花合影;在假日里,在归元寺里数属于自己独有的罗汉……
这么多,都是我去探索的美。当然,美也会主动上门来找我。
武汉的各种活动,是我未曾料想的多。从周董的演唱会,到武网公开赛,再到最近火热的园博会,还有各个高校的活动,令人应接不暇。即使我错过了不少,但仅从我参加的几场来看,武汉,不单单是每天不一样,更是每天都有活力。从内敛到热情,从商业街到老街,从学术到文艺,武汉给了我无数的意外,也让我的性格随着我对武汉的探索一步步改变、塑造。不知不觉间,最初的不适应和厌恶已烟消云散,自己都觉得有点差异。
美景之外,美食亦令人如痴如醉。从热干面到周黑鸭,从豆皮到抄手,从良品铺子到老婆最大,少不了北方人的重口味,也有南方人的一席之地。吃着,和大爷大妈聊天,逐渐的,我发现自己竟能听懂了武汉话,兴头上时还能跟着学两句。时光消磨了我的不适,也带来了我对武汉的热爱;武汉的特色瓦解了我的防御,让我全心全意的爱上了她。
武汉任何不足为人道的美丽,都足以让我改变对她的看法。平心而论,我与武汉之间没有太多深刻的感动,我对她的爱并非如龙卷风般吹完就走,而是细水长流融入血液的。今年暑假在家,突然就想早点开学,可以早点回到这个承载了我梦想和未来的城市。也就是那个时候,我理解了当初长者口中的,我的第二故乡。
感谢上天让我与你相遇——我的第二故乡,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