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腔一声吼,声撼白鹿原
——在《白鹿原》中品读中华儿女的坚韧
一直认为好的文学作品分三种。
第一种是传统意义上的经典,作品生命力超过五十年,影响力在一个国家的文化里嬗变成了一种现象。 它们穿越了历史的洗濯,记录了时代的纠葛,吞云吐月气势恢宏,最终成为文学史上的丰碑。
第二种作品,更像是一部剧本,执笔人是编剧,而读者便是演员。在这样的作品里我们收获不到轻松的阅读体验,大脑飞快旋转着内心里后续的剧情。为主角的命运蹙眉,为爱情的破碎落泪。末了合上书,像是经历了一次坎坷的梦游,满心尽是感慨和波澜。
第三种作品,就像是一部轻松的电影,或是一支甜美的歌。笔者用洗练温暖的文字给读者一个大大的拥抱。在这个文字营造的拥抱里暂时出走,逃离生活中的不完美。继而回到现实,整理好情绪带着新注满的能量继续上路。
然后,合上《白鹿原》的那个傍晚我疑惑了起来,因为我并不确定该将这本厚重的小说归于以上三个类别作品中的哪一个。读《白鹿原》有过读浩渺史诗般的叹服,有过紧随人物蹙眉落泪的时候,亦有过看白鹿原一片欣欣向荣内心顿暖的瞬间。可无论怎样疑惑,它的前提依然是好。
巴尔扎克说“小说是一个民族的秘史。”这句话被陈忠实用作了《白鹿原》的卷首语。紧接着便是“白嘉轩后来引以为豪壮的是一生里取过七房女人。”最近流行反差萌,就像陈忠实把一个民族秘史的宏大与七房女人的渺小并列,却结结实实地萌了读者一脸血。
白嘉轩,一开始还是个十足的倒霉蛋。家道中落再不复往日的繁荣昌盛。丧气事一件接着一件,先是之前迎娶的六房女人都离奇暴毙没给自己留下一儿半女不说,还在满原上传起了他是一个怪物,紧接着还来不及娶第七房女人的时候父亲却又突然撒手人寰留下一个不能让白家绝后的遗嘱。就在白嘉轩陷入了一个看起来万劫不复的境地时,小说的戏剧性拯救了他的命运,他看到了象征着整个白鹿原精神支柱的白鹿。并利用了鹿子霖的贪婪虚荣和自己的一点小心机,愣是用二亩天字号的水地换来了白家日后的风水。这是白嘉轩在小说开头背上的一桩心事。他蹲在白家院子里,“叭叭”地抽着水烟,鼓鼓的眼睛目光坚定望向快垂落于天幕的太阳,腰杆挺得笔直表情肃穆又庄严。
鹿子霖也蹲在鹿宅大门,乳白色的水烟雾笼罩着他深邃的眼睛和高挺的鼻梁。他的表情很平静,眼神却很闪烁,似乎是在掩饰着某种激动,他也说不上来或者是他也不好明说的激动,他被这种激动燎的心口发烫。一张地契被折叠的平平整整就装在鹿子霖胸前的暗兜里,他抚着胸口终于还是扬起了唇角。好像是看到了来年那二亩水地上一片挤挤挨挨密密麻麻的金色麦浪。这地都卖,白家真是到头了。
故事就围绕着白嘉轩和鹿子霖展开,像是信天游一声高亢的吼,从白家和鹿家祖孙三代的纠葛爱恨到那样一个浩荡时代的辗转变迁。一个有血有肉的白鹿原轰隆隆的巨响着被陈忠实一撇一捺描摹在了纸页之上,刮着西北风携卷而来原上亘古不变的土腥味。
一个接一个白鹿原儿女次第登场。先是白嘉轩的第七房女人仙草,她的身上带着一股陕北女人特有的隐忍的勇敢。她顺从命运,纵使已经知道白嘉轩前六房女人的不得善终,却还是父母之言逆来顺受,带着巨大的恐惧和不甘怨嫁到了白家。在成婚的第一晚,她还带着打鬼的棒槌,可最终为了丈夫也为了自己她勇敢地扯下了腰上的棒槌。之前在脑海里设想的所有恐惧都没发生。仙草是幸运的,她轻而易举替白家延续了香火亦见证了白家否极泰来的繁荣昌盛。这种幸运其实也是对她的褒奖,逆来顺受的确是旧社会妇女的标签,仙草也不能幸免。然而仙草的过人之处就在于她逆来顺受背后的勇敢,区别于那六房都没在小说里留下名的女人。这勇敢多一分就烈了,少一分也就寡了。
不得不提的是朱先生,这个从出场到离场都带着神话色彩的男人。从他的身上我看到的是白鹿原所有的精神力量,仁义礼智信忠孝廉耻勇。他代表了封建礼制代表了儒家思想。你可以说朱先生不先进,但不可置疑朱先生是白鹿原的精神领袖。封建制度的确落后,然而美好的品质永远不会过时,又或许朱先生就是白鹿。
与朱先生针锋出现的是鹿子霖的大儿子鹿兆鹏,他是原上的反叛者。更像是一股旋风席卷了原上传承了世世代代的礼制文法。逃婚,烧麦田,砸祠堂。白嘉轩的那一代白鹿原还是一个独立的小岛,任外界狂风暴雨我自岿然不动,那么鹿兆鹏这一代的白鹿原终于还是走进了时代之中,或许此时的白鹿原再不复往日的宁静,可开放总是发展的前提,鹿兆鹏真正把白鹿原推到了开放的风口浪尖。遗传所致吧,鹿子霖也是当年原上第一个剪辫子的人。
另一个把白鹿原搅得天翻地覆的人是田小娥。这个无比美艳的异乡女人,像是一只羽翼幻彩流金的蝴蝶落在白鹿原。老人们看到她却会说“咦,长得漂亮又有什么用,这女人就是个幺蛾子。”此话不假,栽在她身上的男人少。先是黑娃,为了她被逐出白家而后浪迹天涯落草为寇;再是狗蛋,到了也没跟田小娥有体肤之亲却因为她被白孝文用藤条生生打死;最后便是白孝文了,为了田小娥几乎是输尽了一切,地位财产权利和人生,到最后就连杀了他的鹿三也不得善终。这女人妖气太重,活着和死了都不让人省心。难道她只是一只幺蛾子那么简单吗?田小娥代表了那个时 代女人活着的悲剧,她的出发点不过是找个男人当寄托陪她过一辈子。而韶华正好的她却嫁给了一个走路都打颤的老头,遇见黑娃必然是干柴烈火,受尽折磨好不容易和黑娃到白鹿原,却又因来路的肮脏被驱逐到村边的破窑洞里。没过几天安生日子黑娃就 跑去革命,留给她一间空空的黑窑洞。被狗蛋骚扰,被全村上下戳脊梁骨。最终被鹿子霖利用,毁了白孝文也毁了自己。说她妖气太重,不如说她怨气太足。她理应被杀,又死的可怜。电影 《白鹿原》里,田小娥被设定成女主角不无道理,在那样一个混沌的时代里,还是需要田小娥这样鲜明的色彩来把女人的娇媚万千和孤独凄惨展现到极致。
白鹿原上最令人心疼的人是黑娃。他犯过很多错,把田小娥 领回白鹿原,落草为寇不顾白家恩情敲断了白嘉轩的腰。可他也 算是有情有义的真汉子,怪只能怪命运和时代。小说的最后,黑娃俨然痛改前非,成了朱先生最认真的学生,娶了温婉的妻子过着平凡的日子。可最后的最后还是落得了个枪毙的下场。我在黑娃行刑的那一段里湿了眼眶。想起了一个故事,一个小男孩总喜欢扒火车玩,他的妈妈因为这件事说过他很多次,可他却不听劝阻。意外终于发生了,他失去了双腿。当他哭着和妈妈说自己以后再也不敢了。妈妈也哭着说,你没有以后了。或许人生就是这样吧,很多错有改过的机会,可是也有很多错是致命的,只能怀着敬畏离它越远越好。
有人说《白鹿原》是悲剧,是封建没落的时代悲剧。
而我心中的《白鹿原》无所谓悲喜。白嘉轩代表着封建的旧制度,那一晚黑娃打折他的腰就预示着封建制度的彻底坍塌。可是也同样预示着新时代的轰然拉开帷幕。这是史诗小说的微妙之处,滚滚向前的历史洪流总会冲淡许多个人的悲喜。就像《白鹿原》,若用悲剧框死了它,那么白嘉轩费尽毕生心血经营的仁义礼智信的白鹿原算什么?那么鹿子霖算计了一辈子白嘉轩却最终只说出一句“还是斗不过个白家。”的因果报应算什么?那么白孝文经历了堕落最终重新站起来的结局算什么?那么从晚清飘摇的岁月一直熬到新中国最后胜利的白鹿原儿女又算什么?
陈忠实的《白鹿原》写得很有态度,不遮掩,不避讳,不偏袒,不牵引。就是清清嗓子捋捋胡子,给读者讲了一个很长的故事。在这个故事里,我看到了人性,熠熠发亮和暗自腐臭的;我看到了赤裸的欲望,洞穿所有墨守成规的底限;我看到了历史的流向,多少最底层的开拓者成为了历史神坛上的祭品;我看到了命运的崎岖,那是白嘉轩刻满皱纹的眼角,我看到了孤独和无奈,那是鹿兆鹏的原配妻子深夜流下的泪;我看到了壮烈的爱情,那是鹿兆海陪着怀了鹿兆鹏孩子的白灵穿越封锁线时满眼的望穿秋水和后来的终生不娶。
好的小说有自己独特的气质,这种气质可以具化到一个人。
翻开《白鹿原》,直白的欲望描写和地道的陕北方言,扑面而来一股汗湿的土腥味。然后合上书,只看见远方一片绵延无尽头的黄土高坡。眼前一个壮实的汉子冲着太阳结结实实地吼出了一句秦腔。他的声音嘹亮高亢,在天地间回响瞬间就灌满了黄土高坡交错纵横的沟沟壑壑。
一阵西北风起,翻涌而来的黄沙又为白鹿原添了新的厚度。原上儿女的爱恨愁苦悲欢离合被层层叠叠埋在了黄土之下,像是一块封存了历史的沉积岩,静静躺在祖国西北苍凉广袤的大地之上。
秦腔一声吼,我读到的,就是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