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去支教了
早晨,被手机铃声吵醒。是学长发来的微信,让我尽快把支教众筹的稿子准备好,他要交给学校审批。最近,我们一直在忙活暑期支教的事。从志愿者招募,到面试,再到支教队伍培训,忙忙碌碌地干了几个月,总算是有了些成果:支教队伍组建完毕。
作为队伍里的一员,支教生活离我,也越来越近了。
支教是一件神圣的事,与旅游有着本质的区别。在旅游中,参与者可以用看客的心态,或欣赏或无视别人的生活,而支教却是让你带着责任去融入去体验别人的生活。而且,它展现的更多是贫穷、落后。你必须面对这些贫穷、落后以及它们带来的苦难,苦难的土地,苦难的孩子们。当你真正地感悟到,这个地方需要什么,你来到这里肩负着怎样的使命,你就会感受到支教的神圣。
我把支教当成一项事业。《易经》有云,举而措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简单地说,就是做了自己喜欢的事情,却又帮助了他人,这个就是事业。然而我却不知道自己是否有能力从事这项事业。
我不知如何转换角色。
我是一名大一学生。支教在暑期进行,在此之前,我还需要在学校完成自己的课业,每天听课、写作业,到期末了,准备考试。一直以一个学生的形象生活。即使充分备课,我仍然担心自己适应不了老师这个身份。
我刚从孩子向成人过渡。去年的这个时候,我还在父母的臂膀下,被呵护着。现在,也只是刚刚学会爬上父母的肩头,用自己的眼睛看看外面。我如何以一个师长的形象,面对那一双双渴望。
我不知如何面对贫穷。
时代进步,国家繁荣富强。我们似乎已经遗忘了贫穷是什么。当一个极其贫穷的地方展现在我面前的时候,除了吃惊,我想,我还会恐惧。
我惧怕思想的贫穷。我害怕看到年龄大一点的孩子,不能上学,必须在家里照看弟弟妹妹;我害怕听到“读书识字,没有农活地里长知识”的高谈阔论;我害怕看到一个个求学的机会被剥夺;我害怕看到一个个求学的愿望被抹杀。
支教的日子越来越近,怀疑和恐惧都是徒劳的。
在与孩子们见面之前,我相信我能解决自己的疑惑。
我要去支教了。我希望自己能够成为大山里的孩子们,观察外界的眼睛,希望不枉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