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避免恶意刷票,恶意竞争,体现本次比赛公正性,组委会决定,投票转化为分数规则为:
1~20名,计入总分为50分;
21~50名,计入总分为49分;
51~100名,计入总分为48分;
101~150名,计入总分为47分;
151~200名,计入总分为46分;
201~250名,计入总分为45分;
251~300名,计入总分为44分;
301~350名,计入总分为43分;
351~400名,计入总分为42分;
401~450名,计入总分为41分;
451~500名,计入总分为40分;
500名~1000名,计入总分为39分;
1001名~2000名,计入总分为38分。
评委打分为50分制,与投票分数一起计入总分。
评委打分将在6月1日~6月5日进行,具体分数查询办法会在6月8日前后在群里及大赛专题页面告知大家。
投票截止时间:5月31日23点59分59秒,最后提醒大家这是一次征文比赛,投票的目的只是想让大家的作品扩散,让更多的人阅读,请大家不要为了排名而去刷票,征文的最终获奖,和作品质量也是有很大关系的。
总分: 登录可见大赛首页 > 作品投票 > 详情
梓林面馆
作者:应辉   学校: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   阅读量:1191
排行:668   票数:20

梓林面馆

文/应辉

    那是一家倚靠在新大街的面馆,面馆以村为名,也是以“新”的身份开了业,只不过与这钢筋水泥的新农村显得有些格格不入,木质的房屋构造老的真实,只是客人们对此形象多半是记忆,感觉在这古董楼中吃面甚是回味。

清晨,沿海的雾气弥漫着整条海岸线,也弥漫着村子,屋外还瞅不见几束晨光,此时面馆的门槛被一位套着土灰色布鞋的知天命男子跨过,“老板,给我来碗面,什么都不加!”只听他操着浓厚的方言吆喝了句。屋外的大棚下,轰轰的声响叫个不停,煤炉上的空气早已迷失了原有的清晰,掌柜的端起了大锅开始煮起了面,只见他大腹便便,虽然外面披着的是布满粉尘的蓝色工人服,而里面却是那碍眼的白色衬衫。

不一会儿,雾气渐渐褪去,这新农村也缓缓露出了它的风貌。此时,碌碌的人们开始充斥着街道,也充斥着面馆,背着书包的,抱着小孩的,拿着农具的,都不约而同地挤进了面馆。面馆很小,只有四张桌子而已,然而,主人只有俩,掌柜的反复地起炉、下面,老板娘不停地收钱、端碗、洗盘子。村子像是市热的时辰,面馆外时不时传来“野蛮”客人呵斥主人的话语,啼哭声、说笑声、催促声,都笼罩在这袖珍的馆子里,但似乎少了那充满风味的吆喝声。

老板娘的脸很红,红的像那富士山下的樱花,美丽中透着羞涩与愧疚;红的像油锅下的炭火,恼怒却无法释放;红的像秋日下的落红,着急却仍旧凉风习习。她忍不住了,对着木楼梯的方向大喊:“快起床下来帮妈妈忙,就知道睡,一点用都没!”客人们像是抬起来头,似乎在惊奇原来还有令公子。放眼楼阁之上,很静,但又像是被一股闷气灌满了似的。

暖冬下的梓林渐渐散去了行人,面馆也开始静了下来。掌柜的依旧忙碌个不停,这时一个轻柔的声音轻轻地飘向了楼阁,是那样的轻柔,是那般的温暖,“儿子,下来吃饭了,妈妈给你煮碗面。”此刻的楼阁不再安静,像是有了几丝声响。

哒哒哒……一个衣着整齐的少年从楼梯上急匆匆地走了下来,只见他头发很乱,很乱。

他的眼神闪烁着迷离,用吃了五味瓶似的表情轻声对老板娘说了句:“给我下面吧。”紧接着又紧锁眉头,走向了面馆门口。老板娘没有说话,只是很紊乱,像是同情,像是欣喜。

此刻街边忽然奏起了哀歌,是送行队,像一条雪白的长龙,龙头满含泪水,是哀号,而龙尾,却是呢喃下的碎语。面馆家大公子正坐在哪儿,若有所思。他望向队伍的后方,是一群年轻人,白色的丧服像是秋日的风衣,白色的围带俨然成了此季最时髦的装扮。年轻人是成群结队,而甚长者多半撑着各色的伞,不知是否被这暖冬的煦日晒伤了组织,又像是很累,恨不得散了伙,好图个“自由”。

老板娘从馆内走了出来,按了按腰,扭了扭脖子,颈椎病是可怕的,她不希望

这能耽搁了她干活,掌柜的还在与炉火打着交道,只是目光呆滞至极,诚然他已精神不再。大公子不再看向送行队了,于是大步走进屋内,眼角像是冒着水汽,又辗转离开了众人的视线。

时光老了,岁月也跟着变老,梓林面馆注定不会长久,掌柜的与老板娘都无能了,只是当离开渐行渐近,悲伤者奈何会多,记忆只掺杂着那么几个人,其余都是路人。大公子呆不了多久,那时,他不再是公子,却留下金色存留在桑梓旁的那间老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