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我懂生活
说人生漫长,是于当下年青气盛才开得出口,没有梦,没有追的动力,表面无忧无虑,内心空荡荡;说人生短促,是于四肢不利索,愁苦得老泪纵横时,一生快过了,我还剩下什么,没有用。而世界上让人最无奈、最欣喜、又最痛苦的词叫做然而,但是,对大多数人来说,人生感觉是短促而又漫长的,人们,在一堆文件夹中挣扎,在领导面前点头哈腰,在顾客面前信口开河,在孩子跟前任劳任怨,在亲友前打肿脸充胖子,不管现实怎样,人们必须做白日梦,人们也都爱做白日梦。席慕容也说:“为了争得那些终必要丢弃的,我付出了整整的一日啊整整的一生!”悲哀吗?不,扰扰的境界下,大家都是如此。
近来听到这么个言论,有些人笑话一种人,一种明明生活穷困潦倒,却还自我安慰自得其乐的人,笑话他们欺骗自己,可是曾经,也许有人和我一样,一直把这中态度当成一种正能量,即使身逢绝境,也要坚强过下去,告诉自己我很幸福,世上还有比我更悲惨的人,两者如何权衡,我不能评论,但是和绝望地把自己关在铁笼子里的人相比,这又何乐而不为呢?自古以来,人们都爱看悲剧,不是吗?鲁迅说:“悲剧是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是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人生是痛苦的,因为人生有欲望,欲望使人痛苦。
最初,中国人只是敬天命,任何不理解的事物都归于天命,凡事听天由命,直到有一天,人们总结历朝历代兴盛衰亡的因果经验后发现,殷的灭亡并不是因为天命,而是由于统治者的荒淫无度、不循旧章造成的,这才开始由敬天转为敬德。敬德的历史也还算悠久,可为什么现在中国的文明程度却不如西方?同样都是商品经济惹的祸啊!我认为是因为西方有宗教,虽然说宗教压抑人们的正常生活,剥夺人的身心自由,但是,它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了人们的行为,比如天堂地狱之教、因果报应之说,更是深入善男信女的心灵,并成为指导人们行为规范的准绳。人们心中有上帝,有信仰,就不会去杀人放火,做违背道德良知的事情。宗教在必要时候给予失望迷惘的心灵光明,给予寂寞空虚的肉体慰藉,这便是它的善处。如惠特曼所言:“没有信仰,则没有名副其实的品行和生命;没有信仰,则没有名副其实的国土。”而中国,没有一个精神寄托,虽说天命给人们一点震慑作用,民间也有句俗语叫“人在做,天在看”,这往往是最无力的一根救命稻草。但欲望来得更快一些,“杀”百姓个措手不及,久而久之,天命的作用就弱化了。由此可见,信仰带给人的不仅仅是仁德,还有毅力啊!林清玄说:“人能有一个可以坚持诚敬礼拜的信仰实在是非常幸福的事,由于有了信仰,才能有直心,有静心,有道心。”
生活?生命?人生?父母给了我们生命,打理着我们的生活,为我们的人生铺好了平坦而又宽阔的路。那么生活是什么?生活是一天天的循环往复,亦或是一天天的流离失所,是一夜夜的酣睡甜梦,亦或是一夜夜的辗转难眠。百平米的北京高楼里叫生活,十平米的北京地下室也叫生活。我们现在在过的是日子,一天天下来就是生活。生活是个人们探索一辈子也未必能得出什么结论的词,但是这个探索从未停止,停止了,生命也就结束了。生命就是一个绣花。我们从底下看,乱七八糟的走线,上帝从上面看,则是一朵花。
路平,就高枕无忧了吗?事实上,没有荆棘野草的道路不算是真正的路。看到许多出身名门望族,成绩独领风骚的人,许多网友不免发出感叹“什么叫比你会投胎,还比你更努力”。同样,也有学术才子战绩辉煌却因为各种原因为生命做了断,乃至国人都为他们感到惋惜,我想他们大概乏了,想去享乐呢,他们是生命的作者,何必写那么难言的剧本?每一个社会阶段,都少不了阶级。对一个从小村庄出来的人,他希望用成绩改变自己的命运,有一天,他拥有选择是否打开家里的窗户,去观赏几十米下的北京柏油路红绿灯的景象,或闻到浓烈的汽车尾气的权力,有一天他可以不站在曾经最喜欢的公司天台上吃饭、哭诉、愤怒,眼巴巴望着对面的高楼喊:“北京!我一定要在北京立足下去!”而后接着下楼挤在小办公室里拼命。不管昨夜经历了怎样的泣不成声,早晨醒来这个城市依然车水马龙,城市没有功夫等人。然而,对一个经济小康或者富足的人,他希望追随自己的心愿自己的梦想,过自己想过的生活,就这么简单,就这么不可理喻的简单,会被现实生活折腾得出类拔萃的复杂。路很平坦,也有人不走。生活就像棵千年老树,枝桠繁杂,还有叶子、花儿、百虫百鸟来光临,更有风雨交加,电闪雷鸣,能透进阳光的,只好支离破碎,也只能支离破碎。
做了将军,年纪就大了,时间、青春都没有了,所以年轻时就梦想做将军,是对不起自己的青春。那么年轻的时候应该梦想什么呢?是中尉?还是远方?怎样才算对得起自己的青春?其实,日日是好日,便是青春。好日不是和钱权掺和在一起的,《平凡的世界》中这样写道:“一个人精神是否充实,或者说活得有无意义,主要取决于他对劳动的态度。”人类正是因为劳动才从猿进化而来,因为劳动,一次次的改造我们祖先的双手,动手即动脑,刺激脑部神经的发达,才有了打磨石器、钻木取火。再比如现代社会,有人犯了罪,把他关到监狱里,叫做劳改,也不无道理,相当于一个虚拟的原始社会,隔绝灯红酒绿,整日劳动以惩罚他,实际上,还可以唤醒一个人的良知,再进行些法律常识的教育,回到人之初的位置。孔子的一生活得有意义吗?若说没有,因为他没有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抱负,但他每一天都在劳动,他周游列国,授业解惑,一刻也不曾停下,应该说他是成功的,他的思想没有被君主采纳,但他培养了许多优秀的弟子,不乏为国家做贡献的,这是换一种方式实现了人生的意义。能将自己的思想服务于社会是孔子毕生在寻找与追求的幸福,但一次次落空,当他也为此耗尽自己的青春年华时,步履蹒跚、鬓发霜白,他也许懂得了生命的意义,这个时代,他不适合当一个政治家,他成为了伟大的思想家,开创了传道授业的先锋。当代社会的人,不像农耕时期男耕女织,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踏踏实实,惯成了一个毛病:一劳永逸,缺乏坚持、探索的精神,坐不住,静不下。林清玄说:“意念的平息是最可贵的,如果意念不能平息,心中纵使有最好的钻石戒指,也无法取出来戴呀。”生活,或许就是劳动,一天天的劳动,在劳动中反省,在劳动中自勉,在劳动中成就,平凡的人生也分层次,层次的高低由对待劳动的态度所决定。
雪小禅的一段话分外动人心弦,她说:“不卑不亢,任凭别人评说是人生另一种优雅,不释不言始终保持沉默是最好的态度——一切都会过去,世间唯有生死是大事,其他,皆小事,小非。感谢光阴赐人一路波折,在光阴中,渐次呈现出更动人的素色光芒。”用在此处,我想再合适不过了。请给心灵保有一丝纯真吧,别让太世俗化的东西充斥心灵,心只有拳头大小,没有一点良知,会不堪一击。告诉自己,现在遇到的挫折都是小事。放下一切的束缚,狂心都歇,观闻从我们自性中流露的梅香。能闻梅香的乞丐也是富有的人。做一个身上一无所有但能观闻梅香、于车水马龙中却能听见蝉声、每天埋头前进有一天却能发现头顶上很好的月光的人。和懂得的人牵手是幸福,平安健康团圆是幸福,也许所谓的虚假幸福会失之交臂,但那实在而又纯粹的幸福是可以自己掌握住的,内心强大地去抵御外面的一切风雨,给家人带来幸福,给自己带来幸福。不要等老去才发现,陪家人的时间太少,陪花草树木的时间太少,到那个时候,家人也老了,你也走不动了,假如我懂的生活是这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