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避免恶意刷票,恶意竞争,体现本次比赛公正性,组委会决定,投票转化为分数规则为:
1~20名,计入总分为50分;
21~50名,计入总分为49分;
51~100名,计入总分为48分;
101~150名,计入总分为47分;
151~200名,计入总分为46分;
201~250名,计入总分为45分;
251~300名,计入总分为44分;
301~350名,计入总分为43分;
351~400名,计入总分为42分;
401~450名,计入总分为41分;
451~500名,计入总分为40分;
500名~1000名,计入总分为39分;
1001名~2000名,计入总分为38分。
评委打分为50分制,与投票分数一起计入总分。
评委打分将在6月1日~6月5日进行,具体分数查询办法会在6月8日前后在群里及大赛专题页面告知大家。
投票截止时间:5月31日23点59分59秒,最后提醒大家这是一次征文比赛,投票的目的只是想让大家的作品扩散,让更多的人阅读,请大家不要为了排名而去刷票,征文的最终获奖,和作品质量也是有很大关系的。
总分: 登录可见大赛首页 > 作品投票 > 详情
静之引力波
作者:董迁发   学校:塔里木大学   阅读量:652
排行:1108   票数:0   距离上一名还差0票

静之引力波

大千世界,无静不立。静包罗万象,收放自如,能容纳亦能排斥,这无疑是一种圆滑的生活态度。辩证法需要静,历史观需要静,现实中无形需要静,静主宰着一切!

品一杯香茗,捧一本好书,抱着静谧的心态感受知识的魅力,更体验着充满内涵的幽远。结庐人境,而无车喧,这是心远地偏、隐于尘寰的缘故,谁能说这不是陶潜恬淡寡欲、心灵避离尘俗归于平静的力量?毋需言,静是多少仁人志士共通之处,非宁静无以致远不就很好阐释了这一说法。每次归于平静,心中都有一种蓦然的感受,是否该写点最近的生活体会;是否应体味吾日三省吾身的存世之道;是否该规划而后道路上的点点滴滴……就这样沉醉着,静坐着,似乎在岁月的门后早以把那些心酸都当做笑谈说!

秋风萧瑟,落叶飘零,一切都是那么静谧、祥和!秋天往往给人已悲伤,油然之情多发,这是静在作祟,它承诺双方,却对一方又丢弃了原有的好感,与之对立。毛毛细雨现于易安跟前,作词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是雨滴轻吻大地刹那轻声的回响,心境与环境已融为一体,没有丝毫停顿,也没有唾弃与悲哀,有的也即使没有的都置于罗盘之上,听候静的安排。于是风还在呼呼的啸,你听到静的声音了吗?这并不虚无缥缈,也非空中楼阁,只需用最平淡、最有常的心思去感、去想~于是乎静让你傲视苍穹,做人间大道的大写之人。

鸟鸣山更幽,蝉躁林俞静,静非静,静是动的另一状态。前行道路上成需要静,败又归于静,静是灵动的。推而及之,勿需抱怨,聆听老子上善弱水至善至柔的声音,想想我们何又不像水一样呢,或静如死水,或奔如涌流,或滴水穿石,或呆于地面之上静而蒸发……在动静的交汇棒之上把握节点,打破传统突破创新,于履行学习职责中把握静态与动态的统一,这是静的智慧。

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这是大自然静的滋养,毫无疑问,静对人文的滋养也是无限的。总之,静是赢者。


如今你在何方?

                                                     

在物欲横流的时代,在符号冰冻的时期,变化之快让我们潜移默化之中被动接受所有。毋需言,你似乎早已被时代所囚,你的凝视中浮现出令人畏惧的  暗礁,可柔雅一触,就随微风一起消散去了。如今你不知该如何是好?

你如果问我,人们应该如何生活才好呢?我说,就顺着自然所给的本性生活着,如草木虫鱼一般。假如说美好的生活是女神抛入心中香甜的果核,那么自然的本性就是生命之树开出的第一朵花。你如果害怕,利用本性,让心灵成为可怜的乞丐,我不同意,诗人聂鲁达更不同意,于是诗人聂鲁达说:我投出我悲伤的网朝向你海洋般的眼睛。那里,最高的火焰中,我的孤独延伸而燃烧,像一个溺水者挥舞着手臂。一旦失去自然所给的本性,聂鲁达绝对在斜倚暮色中难以有如此般的感受,在蓝色的流苏之下,尽情表达自己心中最本真的隐情与情趣。

如今你在何方?你是否像尼采一样选择了孤独,离开安稳温暖的家园,将自己放逐在荒芜的远方,成为流浪之人;或是像冯友兰那样对外部世界首先尽力而为,在竭尽所能之后,再沉静接受人力所无法改变的部分;或是像作家芥川龙之介那样从一切日常的琐事之中体味出无上的美味,感受微妙的享乐与微妙的受苦同在的乐趣……这是他们内心的世界,如今你心倾向何方?我要说我心深处即天堂,虽身缚铁链,囚于或埋没于时代浩浩荡荡的潮流之下,但内心的小燕子能直上云霄,身躯千里,放开思想。能明辨对与错、是与非,不害怕嘲笑与伤害,做人权保护的人。

如今你在何方?黑暗与我们同在。如果你茫然而无所措,那就从黑暗中出发。陀思妥耶夫斯基说过黑暗也是一种真理,不能从光明出发,那就反其道而行之。其实想想,人性的丰满和繁复都在这黑暗之中,最深的同情以及最大的坚持也同在,中国的二三十年代不体现的清晰明了么。就算没有了太阳,没有了月亮,没有了星辰,你还是你自己,拥有着自由;当你闭上眼睛时,周围一切都是虚无,你还是你,同样拥有自由。但在黑暗中,你决不能怨天尤人,心平气和的接受周围的人与事,才是一个值得期待的黑暗。

春天的黎明舒展开寒冷之夜折叠起来的衣裳,这是春天在召告你保持自然的本性;夏天太阳的炽热之爱使五谷丰登,这是夏天召告你保持自然的本性;秋天落叶的缓缓飘零的唯美意境,这是秋天召告你保持自然的本性;冬天白雪皑皑的雪景的纯情,这是冬天召告你要保持自然的本性。我们每一天都在受着时代的影响,但请君保持自然的本性。

不管你处在何方,请不要忘了初心与自然的本性。路还很远,我们一路同在!

 

渔文化与小镇

文化是多样的,而我独对渔文化具有独有的情感,这跟我从小就生活在湖旁与我家以打鱼为生息息相关。渔文化特点很多,自然人文兼具,没有高大上的华丽风格,却拥有朴实的民风、养眼的风景、特有的小吃……

伴随着轰轰的柴油机的响声,渔民们一天的忙碌生活开始了,历经几个小时的湖面行程,渔民们到达了捕鱼工具所处的区域,真正忙碌起来。他们有时忙的忘了吃饭,或许当拉起网的一刹那满满的鱼填满了鱼箱是他们的精神食粮,这折射出渔民们的笑容永远是那么珍贵,放不开的释怀。一天的大多时间基本都在湖面上度过,夏天与蚊虫相伴,冬天与寒冷作战,经历过的人都懂得这不是很好受的,而我作为渔民的儿子无论是小时候还是长大后都体验了一番,深有体会就不用说了,就那给人的一幕幕就难以忘怀,至今我还是害怕当在船上被无数的蚊虫叮咬,在你耳边的嗡嗡声久久不能离去的场景,为何渔民们能承受得住并一如既往的坚持下去,这个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作为朴实们的渔民,无靠山无庇护,又想靠水吃饭,所以熬了来;二是生儿育女的他们都有着父亲母亲的称号,从我们呱呱坠地的那一刻就承担着无比重大的责任,所以熬了来;三是生活本就是生下来,活下去,活下去的精彩一方面是靠我们后天的知识获得,另一方面有依靠着他们的支撑,所以支撑着他们熬了来……不用说,在渔民们的心中原因岂止这点皮毛,或许还有更多说不尽的话语,遗憾的是这不是我所能把握的住的。

渔民们生活在小镇上,镇里经济并不景气。近几年至现在都有着渔业带动旅游业的影子,可经济发展还是比较缓慢。对于旅游业,不得不谈到的是每当夏日来临,湖里荷花、荷叶芳香四溢,莲蓬到处都是,菱角也长满了离湖面不深的地方,好一派绚丽风景图,令人陶醉深入其中!或许你不知道的是这些生物的生长给当地的渔民带来了不菲的收入,当然这个时候父母亲这些老渔民也都按捺不住了,采摘荷花、荷叶、菱角、莲蓬等,在我脑海中以采摘莲蓬与荷叶印象最深。采摘莲蓬这事是在我大概读五六年级的时候,小时候的咱们都有一股韧劲,而我这一股韧劲却花费在了一个不需要花费韧劲的莲蓬上,还差点丢了性命。为了拉出那个莲蓬,我使劲力气,莲蓬倒是摘下来了,我一跟头栽到深水里去了,小时候的我虽是生活在湖边,确实名副其实的旱鸭子,本以为没救了,母亲这一伸手就紧紧的抓住了我,希望又诞生了。当我被救起来的时候,全身湿透,紧皱眉头,怎么会这样呢,好吓人,可心里还是笑哈哈的,母亲这一神抓还真是让我一辈子都忘不了呀!至于荷花,就不得不说它的做工的复杂性。每当把青嫩的荷叶弄在船舱里的时候,我就知道我是闲不住了,为了满足买主的要求及卖个好价钱,晒荷叶、收荷叶、选荷叶、捆荷叶这几个要求是万万不可少的,或许是把收来的高质量的荷叶拿来加工成荷叶茶的原因,荷叶的价格还是比较乐观的,这给渔民也带来了少有的欢乐。

谈小镇,咱们不得不谈谈其丰富的饮食文化。让人魂牵梦萦的不是家乡特色的烹饪大菜,而是带有时令特征与节日意义的一样样小食...........前些天的三月初三,当地有个吃菜粑的风俗,三月三在当地风俗也叫鬼节,三月初三是禅宗第四代祖师、大医禅师道信和尚的诞辰。自大禹疏九江,鱼米双收的平原地区也易引发疫病,禅师教乡民们冬种芥菜、春吃芥菜以防春瘟,于是菜粑这种饮食也就呼之而出了。咬开一口,鲜香四溢,芥菜的清苦和米粉的清香交织,吃下去便是春天的味道!作为鱼米之乡,以鱼为主体加工成的鱼面与鱼圆味道又别具一格,做工精细,其做法就不一一细说了,但其共通之处都是韧中带绵,肉感丰富,鱼面丝滑而不油腻,鱼圆软绵而浓香,让人顿时食欲大增,放不开呀!家乡的莲子汤可能是我的最爱,每一个胖乎乎的莲子经煮熟后格外亮丽,入口苦中带甜,心情舒畅,每一次喝莲子汤心中都有莫名的感受,现在的生活又何尝不是苦中带甜呢?于是笑了笑,往日的愁伤都抛之脑后'放不下的也让我明白该放下了。小镇还有很多饮食牵引着家乡人的情思,就不全说了。

渔民们太累了,他们早出晚归,因此睡觉也格外的早。每当夜幕降临,就是异常的安静,在安静的时候睡上宝贵的一觉是渔民们小有的幸福。小镇上的人们就这样过了几十年,没有抛弃,一直在坚守。

渔文化与小镇还有渔民分不开了,他们如今有决心与勇气带动小镇的发展,走进静穆中新的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