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避免恶意刷票,恶意竞争,体现本次比赛公正性,组委会决定,投票转化为分数规则为:
1~20名,计入总分为50分;
21~50名,计入总分为49分;
51~100名,计入总分为48分;
101~150名,计入总分为47分;
151~200名,计入总分为46分;
201~250名,计入总分为45分;
251~300名,计入总分为44分;
301~350名,计入总分为43分;
351~400名,计入总分为42分;
401~450名,计入总分为41分;
451~500名,计入总分为40分;
500名~1000名,计入总分为39分;
1001名~2000名,计入总分为38分。
评委打分为50分制,与投票分数一起计入总分。
评委打分将在6月1日~6月5日进行,具体分数查询办法会在6月8日前后在群里及大赛专题页面告知大家。
投票截止时间:5月31日23点59分59秒,最后提醒大家这是一次征文比赛,投票的目的只是想让大家的作品扩散,让更多的人阅读,请大家不要为了排名而去刷票,征文的最终获奖,和作品质量也是有很大关系的。
总分: 登录可见大赛首页 > 作品投票 > 详情
为什么我们都爱电影院
作者:刘迪   学校:天津医科大学   阅读量:513
排行:1108   票数:0   距离上一名还差0票

为什么我们都爱电影院

红的墙,黑的座,白的幕,这大概是一个电影院的标配了。这本身不够成电影院吸引力的一部分,但却不可思议的为电影院那点黑暗的气氛营造得很好。

有多少人去电影院是为了那一场电影,有多少人去电影院只是为了那红白黑营造的安全感。电影院的黑暗给人们情绪的释放提供了庇佑,我们也因着这两个小时的庇佑获得假释。平日里端着架子不敢放肆笑的,此刻可以大大方方露出八颗牙了;平日里正襟危坐一板一眼的,也可能因情至深处,流下两行感性的清泪。

一个人进来的,一个人回味电影里的嘻笑怒骂;

两个人进来的,两个人体味各自的喜怒哀乐;

一群人进来的,一群人享受一群人的孤单。

黑暗的电影院是一切羞怯和尴尬的吸收池,是爱情烟花燃放时最完美的背景。互生情愫的两个人在电影院里相互靠近,与其说是电影院创造了拉近两个人的契机,不如说是这种并不压抑的黑暗给了两人足够的安全感和勇气,让人不再担心对方看到自己的局促而大胆表达情感。

黑暗是滋生灵感和想象的,是掩盖脆弱和孤单的。电影院是有温度的,它是一个情绪的出口,是一种宁静的归宿。我想象中的最棒的看电影方式就是抱着一只黑猫,坐在电影正中,一个人,看着银幕上变换的声色,然后想着别的什么事,连着我的猫一起缄默。我们会暂时忘了自己的存在,这种放空很满足。

黑暗的电影院,是我们平日里紧裹着的寂寞的收容所,你不用再因为寂寞被人看穿而担心,因为在黑暗里我们只是靠得很近的陌生人。有没有一种可能,电影院当初出现的目的,是为了一群怀有各自寂寞的人的狂欢而生的。从这个角度来看,电影院很人性化。又或者,这些都是我自己的臆想,一厢情愿的那种。并不是所有人都有着寂寞的知觉的。他(她)们也许只是为了消遣而走进电影院,看到喜剧开心了就大笑,看到悲剧了或许还能有些感触,看到一些电影有着过于商业化的制作会大骂烂片。他(她)们花了钱来看电影,便有了品头论足的优越和特权。这倒不是肤浅,相反的,他( 她)们称得上是敬业。作品与人之间有相互作用才有意义,就像膝跳反射,你一锤子轻敲下去,膝盖弹起来才算正常。这么说来,我算是顶没有敬业精神的了,我总是在看电影的时候想着其他的事。但这种走神很安全,没有人会识破,没有人会拆穿,全因黑暗中没人看得到。但那次看《大圣归来》我倒是没有走神,可能是影片本身的一气呵成让我没有神思游离的时间。以前看《龙猫》的时候也是,不过那时候是被它流淌着的节奏吸引。我们总会遇到一部home-run电影的。
   
我不喜欢电影一结束时电影院立刻亮起来的灯光,就仿佛在极力催促着你从自己的情绪里走出来,没有情面可讲。人们纷纷站起身,又走回到外面的世界,做另一个自己。以后电影院放完电影能留给想要留下的人三分钟就好了,就像完成某种静坐的仪式,有一个完美的结束。

有时候,与其说我们在看电影,不如说电影院在看我们。看电影的人来了一波又一波,各个年龄阶段,各种职业人群,上演着人生百态,籍由电影这个媒介传递着各种情绪。如果说老舍的《茶馆》是一部精缩了的社会纪实剧,那么我想我笔下的电影院就是内心戏十足的默片。
   
我们喜欢电影院,喜欢一大群人或者一个人坐两个小时的满足,喜欢那点珍贵的黑暗时间,喜欢不带负担的享受画面。电影院好像必须在黑暗中才合适,仿佛那样,才承得住一大群人寂寞的姿态。同自己在夜里感受的黑暗不同,一个人在夜里容易被来自四面八方的声音吞没,那些来自内心的声音好像提醒着你有多孤独。而电影院的黑暗是安全的,是让你放松的,它告诉你,你的孤独并不可耻,因为有一大群人也兀自孤单着。电影院把陌生的“你”和“我”聚在一起,虽然不能相互取暖,却也给自己一个回归团体的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