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决定改变之后
我想所有人应该都有过那么一刹那,心里就像有什么涌动低吼的东西一样,紧紧的握住拳头,默默地咬着牙,把眼泪憋进心里去,脑中的一个想法从未像此刻一样强烈:我要改变。我一定要变得更强大。
我第一次经历这样的时刻是在高二下,我甚至记得确切的日期,因为它意义非凡。那天那么巧是我暗恋一个人一年的日子,更是月考的第一天。我在手机的备忘录里打了一篇短文,短文结尾的两句话我依然记得:
“其实今天是月考的第一天,英语。
这有什么关联呢?这怎么可能没有关联呢。
Hey,等我
我会变得更加优秀,直到你看到一团微小而明亮的光。”
当我打下这行字的时候当然是眼中含泪的,那一刻像心中有东西在涌动低吼。就像是电影中的桥段,黑暗谷底的主人公觉醒之后就注定披荆斩棘一样,全部发挥极好,简直像一个主角理所应当地要登场一样。可是这场转变在经历了一个星期之后,竟然以最后一科全班倒数第一戏剧性收尾。
我在想为什么。
不应该是觉醒后的一气呵成吗?不应该是始终如一吗?呵,你见过哪部电影有如此现实的情节呢?
可是仔细想想,你记得么?电影中男主角觉醒后杀出血路的镜头,是那么短、那么快、那么连贯。但之后呢?当他们打败了恶魔回归平静的生活之后呢?他们怎么可能永远都做那个眼中喷着火的英雄呢,在每天最日常不过的时候?
不得不承认的是,因为那短暂的攸关时刻,他们眼中喷的火,使他们成了英雄。他们的改变,如此短暂。
可我们不一样,我们的改变需要的时间太长了。
我们绝大多数不会经历英雄一般生死攸关的时刻,有的只是平凡的生活之上渴望越发优秀。好比一个男生为了和心仪女神考上同一所好大学,他可能需要在高考前300天里日夜颠倒;一个公司底层的女员工为了改变自己的地位,需要越来越努力地加班来刷业绩;一个再普通不过的人想要在某个领域里面一鸣惊人,需要在独自一人的世界中做着多久的努力.
可这容易么?这太难了。
因为无尽的时间,太难敌过了。
其实决定改变的第一天,反而是最容易的。凭着一股新鲜和冲动,完美地完成计划和打算。然后是第二天、第三天…好像到第四天,你觉得你的努力是需要回忆自己的初衷才能燃起的珍贵火种了,焰丽如初却何其短暂。第五天,你开始有了理由,你觉得当初热衷的那场改变,没有也罢,就这样,也不赖。更戏剧性的是,之后的之后,甚至没有任何理由,只是一种氤氲的麻木。
但是,我们从来不是为了负面情绪的共鸣而写文章的,毕竟,写是为了现实。
我们每个人的生活状态不同:有的已将每天读书、努力工作、发展自己热衷的新天地作为既定的状态;而有的每天像睡不醒一样萎靡,浑浑噩噩,吃饭、玩手机一整天。我个人认为这是因为每个人生活的麻木点不同,可以说,是每个人调色盘的背景基调不同。这个麻木点就像是生活的基准,开心时在基准之上,难过在基准之下,它是你所适应的一种再正常不过的状态。可人与人的基准并不相同:一个高三学生以每天满课作业排满全部时间为基准,今天提前完成了作业就在基准之上;一个堕落之人可能只要读几页书,便在基准之上了;而对于一个懂生活的人,这恰恰还在基准之下。
我们所谓改变,要的其实不是某一天超过基准,而是整个麻木点的提升。
关于如何提升,我也想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在自己渴望进步的领域里,找同伴、找大神。
比如我最近想尝试画漫画,朋友给我发来了她同学的钢笔画,还有网上连载的漫画,全部都是神作,我一下子就来了力气,开始从简单的临摹。再比如,这个公众号的第一篇文章——就是这一篇。昨天写下开头后曾有犹豫:我没有宣扬它的存在,如果,我连这篇文章都不写完,没有人会知道。但是,那么巧,那么幸运,我看到了朋友圈里一个同龄人的新公众号,正在推广,我点进去,震惊了。她写的是小说,特别深刻,笔名很有意境,排版超赞。我在后台问她问题,然后回复的时候,她祝我的公众号成功。好了,没有理由不写了。
从来都不是安逸让我们前进,而是心中的不甘和火焰。
祝所有我们这些有过、正在有、也将要有决心改变的人,火焰不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