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理念·新发展
“复,其见天地之心乎?”大概可以视作太白复古的最好诠释。这天地之心,生生不息,又稍纵即逝,如万古长空一朝风月,又如风生袖底月到波心,如一个人需要一生为之奋斗拼搏的拓荒精神。
芸芸众生,汪洋浩瀚,众人皆凡于是泯然众人矣,欲至光焰万丈的彼岸,吾等不弱习得水的精义而自渡?默然努力,悄然奋发自会有那虎跳之跃——
时下招摇过市之辈多如过江之鲫,而甘于谦逊力求品格善美的人却几不可闻,那些凡夫俗子往往缺少发展的眼光,创新的理念,以为墨守陈规就能一劳永逸。梦醒人间看微雨,江山还似旧温柔。但凡存在于世间,万事万物都有过时的时候,倘若因此而止步于上下求索,选择逃离,逡巡不前,剥夺自我发展的机会,无疑是对自己的辜负。诚然推脱逃离是生命的一种本能,我们也总想着逃离,逃离Pm2.5,逃离喧嚣嘈杂苟苟营营尔虞我诈,但是缺少历经风浪的斑驳和亘古柔情的飘零,我们,年轻一代所承载的,只有似水流年。我所敬爱的诗人木心有言“我所见过的生命,都是前行,无所谓完成”正是此理。万物有灵且美,“仰观天地之大,俯察品类之盛,亦足以畅叙幽情”,只有一个以真皮层去生活的人,才会嗅到花的香,看到云的出岫,惊觉雨水的冰凉。
而我们,不应该滋生出一种犬儒的冷漠,默然地承受,更不应成为逼迫的力量,危言耸听,动摇知识分子的倔强与信仰,成为舆论的罪魁祸首,庸人一个。然人心宕动,向往富贵,渴望一傅众咻,如同生之作茧,蝉之蜕变,只求一朝突破,自以为生命已金瓯无缺,无需缀锦,却早已染上“平凡之恶”,沦落为群氓之一,无颜于大学生的真知灼见。
北京大学中文系2012年毕业典礼中,《人民日报》评论部主任卢新宇进行了名为《在怀疑的时代仍然需要信仰》的演讲。在演讲中,她提到了20年来的信仰危机演变历程,20多年的时光,中国到底走了多远?不相信规则能战胜潜规则,不相信学场有别于官场,不相信学术不等于权术,不相信风骨远胜于媚骨。且问,这样的“中国速度”,身处大学校园的学子们真的会有所察觉,真的会站出来敢为风气先敢做敢当?真的能叫停芸众的循规蹈矩和劳顿之苦?真的能平息无限循环与嘈沸之亢?若非如此,北岛的一语成谶或许正是对空有抱负的人才、强大的社会浪潮的嘲讽吧,“年轻时我们有梦,有穿越世界的旅行,如今深夜饮酒,杯子碰在一起,都是梦碎的声音”,除了唏嘘嗟叹,似乎只有白了少年头的空余恨。
现实生活中总有一群人不甘平庸,继续挣扎着逆流而上,拔节而上。当热烈包围世界,他们以冷静的姿态飞渡。新起之秀陈欧对时代驳出了“你可以轻视我们的年轻,我们会证明这是谁的时代,哪怕遍体鳞伤,也要活得漂亮”的心声,聚美优品的出现无疑成为电商创新营销的扛鼎者,它无声地诠释了大学生创业在于创新而非纸上谈兵囿于常规。作为大学生,那我们又何必在社会期许大众狂热中迷失自己去从众?或因他人的一孔之见而去屈从呢?那些具体时空里不息的生命激荡,终归有其相似涟漪。当能够在创业路中不断成长和欣赏,那多半已经可以淡忘成功不成功的说法,就像得鱼而忘荃,得意而忘言。
更多时候,创业的大学生们如余舟一芥,漫无目的或者天马行空的前赴后继在创业的康庄大道上。创业,即创建事业,却蕴含着太多的态度与坚持,生命的期待与盼望。在这个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Facebook首次公开募股即获得上千亿美元的市值和越来越多的亿元创业公司的涌现,点燃了许多在写字楼里拿着优渥薪水和福利,但内心却不甘平庸的毕业大学生心中创业的火苗。可是创业并非那么简单,近观四川大学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给予学生自我经营,自我管理的机会,这是学校一次颠覆式的创新尝试,一群毫无社会根基的年轻人,注定在创业这条大道上不会太顺利,或许顺利与否并不代表学校与学生共同的努力是失败的,相反,作为学生他们会站在崭新的人生起点,探索和落实正确的发展理念,寻找成功和成熟的发展机会,泥泞诞生了跋涉者,愈演愈烈。除此之外,川大扎实推进六大举措,全面实施十八项行动计划,条条离不开“创新”二字。马克思和恩格斯曾经提出这样一个重要观点,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的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校方萌生出学生创业的想法绝不是天方夜谭,完全由于中国的发展需要人才从理论到实践的巨大跨越,是满足中国新发展的迫切需要的具体实现。
发展的第一步是创新,世界不需要第二个Facebook,但需要第一个Twitter——颠覆式的创新,足够的创新。止于至善,虽远必臻,便是从未忘记为何而出发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是针对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世界经济复苏低迷开出的药方。”思想是行为的先导,理念是发展的灵魂,在“十三五”的开局之年或者是更长的时期,找准科学的发展理念至关重要。新发展理念,带着深沉的历史底色和开阔的世界眼光,是对中国及世界发展历程、发展经验、发展规律的新认识和新提炼。
而我们,身为大学生,该有鹏举鸿飞的豪情,鱼游濠水的自在,更应打破陈旧的理论枷锁,未来人生的出口也不应局限于一个答案,如今,“万众创新,大众创业”燃起大学生创业的星星之火,承载着社会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只愿能改变自己的世界,也能给别人的世界有那么一点的不同,而非他人“何处惹尘埃”的无稽之谈。
发展之路,冗长无形,若有天地之心陪伴,便是无所畏惧了,始终抱着初入社会的天真与勇敢,与时俱进更新科学理论,方能在脱胎换骨的那一天煜煜生辉,瞥见这个庞大时代中自己的身影,依旧真实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