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两个人
曾有两篇文章深深地触动着我的心灵。
一篇文章中的一段这样写道: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望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望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
另一篇文章中的一段这样写道:
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的暴怒无常。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这时,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是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不,我不去!”我狠命的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刷刷啦啦”的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显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的一会儿坐下,一会站起来:“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唉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的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她比我还敏感……
朱自清的《背影》和史铁生的《我与地坛》。没有任何华丽炫彩的言辞来修饰,只是用了最普通的文字,最普通的平凡琐事,却将父爱母爱的伟大影响展现在读者面前。
好多文章中夸夸其谈。用多种修辞来体现父爱母爱,在我认为,这恰恰是忽略了父爱母爱的本质。那是多么朴实的爱,多么纯真的爱。不应该套上那些虚无的光环。应该是最普通的文字,最普通的事情更能打动读者心弦。
我的父母是最平凡的父母。他们不是学富五车的大学教授,也不是身缠万贯的富豪,更不是享有名誉的名人。他们是众多平凡父母中的一员。或许对于世界而言,我的父母是可有可无的。但是,对于我而言,他们是我的一切。
母亲是我一生所依赖的,上了大学后更加明白了母亲对我的爱。
在我高三奋战的一年中,是母亲陪我度过那一年的365天。母亲怕学校的膳食不好。于是每天中午给我过来送饭。开始,并没有觉得什么。有一次,晚上回家的时候,我提起饭盒说了一句:“真重”。后来,同桌的一句话让我这生都无法忘记。“那你吃的时候怎么就不嫌多”。那晚,我很晚才入睡的。
第二天,中午下课了,我去取饭时,妈妈来的迟了。远远的看见妈妈小跑过来,额头上有细微的的汗珠。小心的把饭盒递给我时,又边叮嘱着我:“里面有汤,吃完就喝,别凉了再喝”。当时,心里酸酸的感觉。看着母亲走了以后的背影。我感觉这背影的后面是母亲那深深的爱。那天中午的饭是我吃过的最好吃的饭。
如果说这是每个母亲都能做到的。但是,我依然认为我的母亲是最好的母亲。
高三每天早上是5:30起床。从来没有早起的妈妈也养成了早起的习惯。那是一个星期天,我迷迷糊糊的还在梦中。妈妈突然小声的敲着门,用既温柔而又急促的语言说“快起来了,迟到了”。我醒了,把门开了。然后突然反应过来今天是星期日。妈妈也反应过来了,我们都笑了一下。
写到这里,我已潸然泪下……
如果说母爱如水,细腻温柔。那么父爱就如山,坚毅深沉。
在我高三奋斗的那年,是母亲陪我度过的。父亲一直在外面忙生意。后来,离高考剩下了两周,父亲回来了。没有给我很大的压力。我的父亲和很多的父亲都不像。一般的父亲都是比较沉默寡言的,不善言谈。我的父亲却不是。他对于我,更像个朋友。我们在一起无话不谈。父亲说:“你的高考。我怎能缺席”。
如果说母亲是陪我走过高考的过程,那么父亲是陪我一起走过高考的结果。在教室内奋笔直书的我,在教室外,顶着烈日的照射的父亲。给我的高考画上了一个句号。
高考的那天,父亲考虑到交通肯定不通畅。开车不行,说他骑车子送我。六月的天气虽然不是骄阳似火。但是,阳光格外的刺眼。父亲骑着自行车载着我。上衣微微有些湿透,已经四十的父亲明显有些吃力,夹杂着不均匀的喘气声。直到现在我都感觉那条路好漫长。似乎是没有尽头,那更像是父亲的爱,无边无尽。
那两天,每一次的考试下后,还没有下楼梯,已看见在不远处的父亲。若是说我的每一次两个小时是很重要的。那我想对于现在外面的父亲更加是很重要的两个小时。不单单是希望望女成凤,更多的是满满的爱。
依然记得那是考完英语后,我见了父亲。父亲没有问我考试。只是说“可以轻松了”。然后,去推自行车。一路上,我们有声有笑。
我感觉那是多么美好的画面。
父母是最真最真的人,父母是唯一不会抛弃子女的人,任何人都会抛弃我们,但父母不会。在复杂的社会里,父母对子女的爱是很单纯的,没有任何人的爱会大于父母。
没有大声的喧哗,没有刻意的表现,亲情默默。它是平平淡淡的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份默默的支持与扶掖:它是人们在心底流露的一种最自然的情感。一个眼神、一句话、一举手、一投足,一点一滴都掩不住那份浓浓的关爱。
无须言语。它就在你我身边,只是不同的人对自己亲人关爱的方式不同罢了。虽然这份亲情常常被被我们忽略,虽然往往是在历经风雨后,这份亲情才会在我们心中愈见明朗与清晰,但是这份亲情却始终如一地在身后默默地支持着我们。在失意时,它以宽阔的胸怀包容着,化解我们的悲伤与愁苦;在欢乐时它又以坦然的目光注视着,分享我们的快乐与幸福。
也许再也没有这样的人无私地爱我所有的所有,他们字不识几,却辛苦了半辈子供我接受高等的教育;他们省吃俭用,只为给我最好的照顾;他们总把最好的给我,嘴里说着我无所谓;他们洞悉我的情绪、我的性格,好的不好的都会包容,我的小脾气,我的无理取闹,他们从未有过对我的抱怨。
已停下笔。
但是脑海里依旧显现着那些画面:
母亲中午提着饭盒送饭,额头之处细微的汗珠;
父亲骑着车子载着我,上衣微微湿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