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上海市大学生刑事法学学术大赛
为保证大赛的顺利进行,我们向全体同学提出以下倡议和规则: 一、选题要求 请围绕刑法学、刑事诉讼法学、犯罪学与司法鉴定学等刑事学科领域的基础理论或热点难点问题,以现实问题为导向,坚持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并重,自行构思设计相关学科领域中具有鲜明时代特征、问题导向和创新意识的选题。 上海市高等院校在读大学生,将分别设置本科生组和研究生组进行。 (一)参赛论文应是未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或调研报告。 (三)倡导参赛论文独著,交叉学科类论文可以为合著,但作者须均为上海高等院校的在读学生,且不得超过2人;参与完成过一个稿件的学生,不得再在其他稿件中担任作者或参与者。 (四)参赛论文字数要求本科生8000字以上(含摘要、关键词、目录、正文和引注等所有部分),研究生12000字以上(含摘要、关键词、目录、正文和引注等所有部分)。 (五)参赛论文的行文格式及注释体例请参照附件一所示格式和体例,并以“学校+学号+姓名+论文题目”命名文档。 (六)参赛者须随论文提交《学术大赛报名表》(附件二)和《学术大赛参赛汇总表》(附件三)。 (七)每位作者参赛论文只能提交一篇。参赛论文概不退还作者,请作者自留底稿。 (八)在提交的论文正文中不得以任何形式出现作者姓名、指导教师姓名等个人信息(脚注所引用文章除外),一经发现即取消参赛资格。 (一)论文提交 2022年1月31日前将参赛论文、报名表(附件二)和汇总表(附件三)的电子版以附件形式发送至邮箱。本科生论文请发送至:ecnucri_law1@163.com;研究生论文请发送至:ecnucri_law2@163.com。邮件标题注明“学术大赛”。 (二)评审机制 为保证竞赛的公平、公正,我们将在论文提交截止日后邀请发起单位专家学者共同组建评审专家委员会,从论文的选题、结构、观点、表达、价值等方面进行匿名评审并打分。 (三)评审过程 对参赛者及参赛论文进行匿名评审和反学术不端检测,并根据专家匿名评审结果和反学术不端检测结果分别确定特、一、二、三等奖获奖论文。各获奖等级根据总得分直接确定,对于分数相同且影响获奖等级的论文,由专家评委投票确定获奖等级。 本次学术大赛奖项设特等奖和一、二、三等奖若干名,颁发获奖证书和奖金。特等奖奖金金额为3000元,一、二、三等奖奖金金额分别为2000元、1500元和1000元。 本届活动由华东师范大学法学院承办,并得到华东师范大学法学院“之霖基金”支持。 为更好地推广优秀成果,发挥科研育人作用,届时将举办优秀论文交流会等,具体事项另行通知。 复旦大学法学院 华东师范大学法学院 华东政法大学刑事法学院 上海财经大学法学院 上海大学法学院 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 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上海政法学院刑事司法学院 同济大学法学院
二零二一年十月二十日 附件: 本文信息搜集整理自互联网,信息版权及活动解释权归主办单位所有,我爱竞赛网仅作媒体支持。 报名联系方式: 本科生论文请发送至:ecnucri_law1@163.com 研究生论文请发送至:ecnucri_law2@163.com
我爱竞赛网赛事交流总群
1047989685
商业创业比赛交流群
657101644
设计广告比赛交流群
1135768415
科技IT类比赛交流群
933081808
学科技能比赛交流群
920904586
选秀歌唱比赛交流群
1058804361
兴趣爱好比赛交流群
1141364166
公益志愿者交流群
203460456
青年机遇信息交流群
9502970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