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员证书】工信部工业文化发展中心主办,在校生即可报名,线上...
            | 
                                                                                     
	第四届印迹乡村创意设计比赛 作品征集截止时间:2024年8月 
	附件1 
	第四届印迹乡村创意设计比赛方案 
	为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和乡村振兴工作部署,组委会根据《印迹乡村创意设计大赛章程》、《印迹乡村创意设计大赛赛制》(详见“印迹乡村”微信公众号,比赛官网www.y-cdc.cn),制定第四届印迹乡村创意设计比赛(简称“比赛”)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坚持规划设计先行,围绕发展乡村新质生产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搭建广大设计人员参与乡村振兴的平台,强化理论与实践结合、概念与应用结合、创意与乡土结合,引领乡村高质量发展,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二、赛道设置 
	(一)基础赛道 
	围绕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乡村建设任务,以创意导向和应用导向结合为目标,综合运用多学科设计理论、方法和工具,把文化、艺术、科技相融合,通过设计引领未来乡村发展。要突出地方特色,立足村庄生产、生活、文化、生态现有资源;强调用科学技术优化乡村功能,用艺术美化乡村环境;强调在地文化、景观和生态的适应性;强调为农民而建,不超出乡村经济社会承受力。 
	1.村庄规划设计 
	本单元参赛作品主要针对农村生活集聚区的规划设计和农村居民自用建筑与环境设计。包括但不限于村庄整体规划设计、乡村民居与庭院环境规划设计等。 
	2.乡村景观设计 
	本单元参赛作品主要包括农村生活集聚区外的乡村景观设计。包括但不限于农田大地艺术设计、乡村道路景观设计、乡村非遗和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景区设计、农业公园与生态景观设计等。 
	3.乡村公共设施设计 
	本单元参赛作品是为大众提供服务的建筑设施的设计。包括但不限于乡村休闲生活设施(民宿、餐厅、酒吧、商店、公厕等),乡村导视系统、公共活动设施(耕读教育实践基地、红色文化教育、自然体验与教育、乡村博物馆、村史馆、阅览室、科普研学馆等)等。 
	4.未来乡村生活方式设计 
	本单元以突出创意设计催生新的生活方式和新质生产力的概念性设计为目标,强调创意设计因新需求而为乡村带来的若干可能性。参赛作品要重点展现新思想、新观念、新技术、新材料、新方法在乡村生活中的交叉融合应用,包括但不限于乡村智能家居、生态康养、艺术乡村、创意农业等。作品既要立足于当下科技、文化、产业、生活的发展,又要突出创意,体现人们对未来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作品可以为抽象的概念描述,也可以是具象的场景设计,不拘一格,重在创意。 
	(二)专项赛道 
	围绕创新驱动乡村发展、培育乡村新质生产力,拟开展乡村文创产品、食品包装、直播助农、农业工程、国土空间等专项赛道。同时针对人工智能在设计领域的应用,组织印迹乡村AIGC设计专项赛、大学生AIGC赋能直播助农专项赛等。秘书处将在比赛官网(www.y-cdc.cn)和“印迹乡村”微信公众号发布专项赛道公告,具体内容敬请关注。 
	三、参赛要求 
	(一)参赛者 
	1.参赛者是对所提交作品拥有知识产权中的财产权的个人(团队)或法人机构。创作者不拥有作品财产权利时,可协助参赛者参加比赛评选。 
	2.基础赛道按照作品的创作者身份,划分为高校组(高等院校在校学生)和社会组(含农村能人),分别评选。 
	3.根据需要专门设置针对在校大学生专项赛道。 
	4.参赛者在每个赛道只能申报一件作品参赛,同一个项目的整体或局部设计作品视为一件作品,在相关赛道申报。 
	(二)参赛作品要求 
	1.参赛作品要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符合公序良俗,符合大众审美取向,不能有低级趣味、哗众取宠等问题,不得触碰政策底线。 
	2.参赛作品应包含乡村文化元素,特别是农业文化遗产、乡村非遗、中国传统村落、乡村红色文化等。 
	3.参赛作品要贯彻生态可持续原则,在创作过程中采用生态环保材料;设计落地过程中要体现低碳、低资源消耗、环境友好、经济性。 
	4.参赛作品知识产权清晰,承诺不存在知识产权以及其他权利纠纷。 
	5.参赛作品可以是新创作的作品,也可以是已经应用落地的。参赛作品的创作时间应在2021年1月1日之后;已经参加过第一、二、三届比赛的作品不能再参加本届比赛。 
	6.参赛作品的名称冠以“XXX设计”。希望突出创意主题的,可采取主副标题命名方式“创意主题名称——XXX设计”。 
	(三)参赛程序 
	1.参赛者必须按照进度安排在各赛事提交作品截止日期前,登录印迹乡村创意设计比赛官网(www.y-cdc.cn),提交参赛申报书和参赛作品。 
	2.赛事报名截止时间之前,参赛者提交的作品如果需要修改,可以联系秘书处。作品提交日期截止以后,不能对已提交作品资料进行修改。 
	3.入围总决赛的参赛者需要按照规定时间到达现场或线上答辩。 
	4.总决赛评选过程中,部分实物作品需要运抵现场供评委评鉴,并参加比赛举办的展览,实物打样和运费由参赛者自理。 
	四、赛事组织与评选 
	(一)赛事组织 
	比赛分为定制赛、省级赛(预选赛)、总决赛。 
	1.定制赛由地方政府或有关组织机构委托组委会秘书处组织,根据本地或本机构的需求,面向全国设计师公开征集设计作品。定制赛的举办组织不受时间限制;定制赛作品如果赶不上本届比赛省级赛(预选赛)的评选,顺延到下一届比赛评选。 
	2.省级赛由省级农业农村部门和秘书处联合组织,评选本赛区的参赛作品,按照名额分配规则入围总决赛。支持各省跨区共同组织预选赛。 
	3.总决赛由组委会组织,评定入围作品获奖等次。总决赛承办地组织的定制赛获奖作品可直接入围总决赛。 
	(二)评选 
	1.所有赛事评选必须按照各赛道统一的评选标准和程序进行组织。 
	2.定制赛和省级赛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全部或部分赛道组织评选。总决赛对本届比赛设置的所有赛道组织评选。 
	3.所有赛事评选必须在专家委员会指导下,从比赛专家库中选取专家开展评选。每个赛道评选专家不少于5人,其中相关设计领域专家不少1/2。 
	4.参赛作品在比赛官网提交,评选结果在比赛官网公布。 
	5.组委会和赛事组织者不向参赛选手收取作品参展、参评费用,也不接受参赛选手的捐赠款物(参赛作品除外)。 
	五、奖项设置 
	(一)作品奖 
	1.总决赛作品奖项按照赛道设置。根据每个赛道参赛作品数量,分别设置一等奖1个、二等奖2—5个、三等奖5—10个。入围作品获得优秀奖。 
	2.定制赛、省级赛可参照总决赛设置一二三等奖、优秀奖,其中一二三等奖数量不能超过参赛作品的25%。 
	3.组委会发布的获奖公告可以作为参赛者、创作者等相关人员或机构获奖证明。秘书处为总决赛参赛者免费制作颁发1份纸质获奖证书;确需更多纸质证书的,应支付证书制作、邮寄等费用。 
	(二)组织奖 
	组委会对在作品征集和赛事组织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授予优秀组织奖;对在总决赛组织中作出重要贡献的单位,授予特别贡献奖。 
	六、进度安排 
	1.比赛启动(2024年5月) 
	组委会印发第四届印迹乡村创意设计比赛方案,发布比赛内容、安排、规则、要求等。 
	2.比赛宣贯与作品征集(2024年5月—8月) 
	通过地方农业农村部门、高校、设计领域学术团体或行业协会等单位征集作品,广大设计人员可通过比赛官网自行报名参加。 
	3.定制赛 
	各地定制赛评选在8月31日前完成的,可参加第四届省级赛或总预选赛。颁奖活动可结合中国农民丰收节时间安排来举办。 
	4.省级赛(预选赛)(2024年9月—10月) 
	省级赛评选须在9月15日前完成,颁奖等线下活动可结合农民丰收节一起组织。总预选赛评选在10月15日前完成。 
	5.总决赛(2024年11月) 
	总决赛评选在10月31日之前完成。总决赛获奖作品发布会等线下活动将在11月举行。 
	七、组织机构 
	印迹乡村创意设计比赛组委会是本届赛事的组织机构,由主办单位、联合主办单位、支持机构共同组成。中国农业出版社、全国乡村文化产业创新联盟、中国农林高校设计艺术联盟是本届比赛重要的支持机构。 
	组委会秘书处设在印迹乡村(北京)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承担组委会的日常工作,负责比赛宣贯、作品征集、总预选赛和总决赛组织等工作,并联合省级农业农村部门组织好省级赛。 
	附件2 
	本文信息搜集整理自互联网,信息版权及活动解释权归主办单位所有,我爱竞赛网仅作媒体支持。                             我爱竞赛网赛事交流总群 
                        972829485 
                        商业创业比赛交流群 
                        736123778 
                        设计广告比赛交流群 
                        1077615736 
                        科技IT类比赛交流群 
                        1126516768 
                        学科技能比赛交流群 
                        1135035428 
                        选秀歌唱比赛交流群 
                        881238320 
                        兴趣爱好比赛交流群 
                        1108356255 
                        公益志愿者交流群 
                        1045874258 
                        青年机遇信息交流群 
                        10580957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