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称:2017年第四届虚拟仪器大赛 报名截止日期:2017年1月30日
为了培养高校在校生的科学兴趣、锻炼综合素质、展现创新能力;推动高校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向更广和更深的层次发展;构建高校、行业协会和企业共同支持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有效载体和卓越工程师培养平台。中国仪器仪表学会、教育部高等学校仪器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简称“教指委”)将定期主办“全国虚拟仪器设计大赛”。 
决赛安排说明: 本届大赛的决赛和颁奖典礼将在于2017年7月在西安理工大学举行; 组委会将为每支入围决赛的队伍提供一个展位对参赛作品进行展示,展示期间,将面向社会开放。 大赛分为软件组、创意孵化组、工程应用组、职业技能组四个组别。经过初赛作品评审,软件组入围决赛者将到承办高校进行现场编程开发完成决赛;创新创意组和前沿工程应用组的入围决赛者则在初赛作品基础上进行优化完善,并于决赛现场答辩与展示;职业技能组为本次大赛新设置组别,形式为固定赛题决赛,不设初赛。 本次比赛仅限在校学生参赛,以组队形式参加,每组3-5名成员及一名指导老师。 软件组 1)
初赛 题目:自由命题。 主题:虚拟仪器构建“互联网+”智慧生活
要求: 软件平台:LabVIEW,
LabWindows/CVI 等主流虚拟仪器设计软件 程序设计: • 软件应用主要基于PC操作系统 •
软件界面要求友好、交互、生动、形象 • 编程构架要求符合软件规范,并内嵌相应的说明与帮助文档 •
提倡全部程序只能使用同一开发软件,不推荐使用第三方模块(例如DLL,EXE,MathScript Node 和Formula Node
等) 作品提交: • 程序源代码 •
程序说明文档及视频(包含立意创新,功能介绍,操作流程,程序亮点和完整的运行效果等,“程序说明文档”模板可通过活动官方网站下载) 初赛评分标准
立意与创新性 30分 |
功能性 25分 |
编程技术 25分 |
完成情况 20分 |
创新性 |
实用性 |
界面设计 |
互动性 |
鲁棒性 |
编程构架 |
编程规范性与技巧 |
代码可读性 |
运行效率 |
说明文档 |
方案完成情况 |
难度与工作量 |
15分 |
15分 |
10分 |
10分 |
5分 |
10分 |
5分 |
5分 |
5分 |
5分 |
5分 |
10分 |
立意创新或通过创新的表达方式阐述概念 |
内容充实,能全面或深入的阐述概念 |
界面友好 |
界面和操作性 |
运行稳定性 |
设计模式与程序框架 |
程序实现技术 |
包括注释代码布局等 |
可流畅完整的运行程序 |
程序说明文档的清晰和完整性 |
作品完整性与技术目标实现程度 |
根据原创性、功能性、设计合理性及完成情况判定 | 2)
决赛 决赛将在承办大学举行,采用现场编程方式,题目现场公布。 决赛评分标准 初赛评分(50%) 决赛评分(50%) 协办方为软件组提供如下软件平台 LabVIEW,
LabWindows/CVI 创意孵化组 题目:自由命题,突出创意。 主题:采用主流的虚拟仪器硬件平台完成具有良好创新性、优秀创意并具有未来应用价值的解决方案。突出学生自主立意立项,富有未来商业想象空间。 要求:系统开发平台/应用方向 软件开发平台推荐: LabVIEW,
LabWindows/CVI
等主流虚拟仪器设计软件 硬件开发平台推荐: •数据采集/模块化仪虚拟仪器:USB/PCI/PCMCIA/Wi-Fi/PXI
等接口的数据采集板/模块化仪器板卡。 •软件无线电虚拟仪器平台:USRP等软件无线电通信平台。 •嵌入式虚拟仪器系统:融合实时操作系统和FPGA技术的嵌入式虚拟仪器平台等。 系统设计: •立意创新,具有应用价值,能够充分展示说明商业想象空间 •软件界面要求友好、交互、生动、形象 •编程构架要求符合软件规范,并内嵌相应的说明与帮助文档合理使用硬件平台构建系统 •系统能够进行现场展示与答辩 初赛作品提交: •程序源代码 •系统工作视频 •程序说明文档(包含立意创新,功能介绍及图片,系统特点等,可通过活动官方网站下载模板) 决赛作品提交: 入围决赛队伍须基于初赛作品进行完善,并参加现场演示与答辩,具体事宜另行通知 初赛评分标准
原创性45分 |
功能性20分 |
设计合理性20分 |
完成情况15分 |
原创性 |
创新性 |
商业实用性 |
技术方面 |
界面与人机交互 |
软件编程规范合理性 |
硬件平台使用充分性 |
说明文档与视频 |
方案完成情况 |
工作量 |
15分 |
15分 |
15分 |
10分 |
10分 |
10分 |
10分 |
5分 |
5分 |
5分 |
作品是否为学生的原创想法,或以学生为主要完成人 |
作品创意及实现方法等是否具备创新性、前沿性 |
是否有商业实用性 |
方案是否完整、合理,并具有清晰的技术指标 |
包括程序界面或用户使用体验等因素 |
包括程序构架、运行效率、编程技巧、代码可读性和注释 |
硬件I/O多样性和开发复杂度 |
包括程序说明文档和系统工作视频 |
作品完整性与技术目标实现程度 |
根据原创性、功能性、设计合理性及完成情况判定 | 决赛评分标准 初赛评分(50%) 现场答辩(30%) 现场演示效果(20%)
工程应用组 题目:自由命题,突出前沿工程应用的先进性和产业价值。 主题:基于主流的虚拟仪器软、硬件平台,面向国家战略新兴产业技术方向实现工程应用平台开发。重点推荐领域为:智能制造/工业大数据、新一代信息技术(5G)、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同时也欢迎其他国家重点产业方向的工程应用项目参与。 要求:系统开发平台/应用方向 软件开发平台推荐: LabVIEW,
LabWindows/CVI,InsightCM, DIAdem, Veristand,LabVIEW
Communications等主流虚拟仪器设计软件及工程行业勋虚拟仪器应用软件等 硬件开发平台推荐: •数据采集/模块化仪虚拟仪器:USB/PCI/PCMCIA/Wi-Fi/PXI
等接口的数据采集板/模块化仪器板卡。 •软件无线电虚拟仪器平台:USRP等软件无线电通信平台。 •嵌入式虚拟仪器系统:融合实时操作系统和FPGA技术的嵌入式虚拟仪器平台等。 系统设计: •符合国家战略新兴产业技术应用发展方向,具有明显工程应用价值,能够充分展示系统在引领产业发展中带来的价值。 •软件界面要求友好、交互、生动、形象 •编程构架与程序代码要求符合软件规范,并内嵌相应的说明与帮助文档 •合理使用硬件平台构建系统 •系统能够进行现场展示与答辩 初赛作品提交: •程序源代码 •系统工作视频 •程序说明文档(包含立意创新,功能介绍及图片,系统特点等,可通过活动官方网站下载模板) 决赛作品提交: 入围决赛队伍须基于初赛作品进行完善,并参加现场演示与答辩,具体事宜另行通知 入围决赛的队伍有机会获得本次大赛相关特邀合作单位的相关专家在其所在产业领域的深入指导和进一步合作机会。例如智能制造/工业大数据领域,将会和美国智能维护系统中心(IMS
Center)、同济大学智能工厂实验室及其合作单位共同为参赛队伍提供指导和合作机会。 初赛评分标准
原创性30分 |
功能性25分 |
设计合理性30分 |
完成情况15分 |
前沿性 |
创新性 |
实用性 |
技术方面 |
界面与人机交互 |
软件编程规范合理性 |
硬件平台使用充分性 |
说明文档与视频 |
方案完成情况 |
工作量 |
10分 |
10分 |
10分 |
15分 |
10分 |
15分 |
15分 |
5分 |
5分 |
5分 |
作品是否符合前沿工程应用发展需求 |
作品创意及实现方法等是否具备创新前沿性 |
是否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
方案是否完整、合理,并具有清晰的技术指标 |
包括程序界面或用户使用体验等因素 |
包括程序构架、运行效率、编程技巧、代码可读性和注释 |
硬件I/O多样性和开发复杂度 |
包括程序说明文档和系统工作视频 |
作品完整性与技术目标实现程度 |
根据原创性、功能性、设计合理性及完成情况判定 | 决赛评分标准 初赛评分(50%) 现场答辩(30%) 现场演示效果(20%) **特别说明:本组别的初赛和决赛评委将邀请相关产业的高校和企业专家共同担任。 职业技能组 为了更好地适应新形势下职业技能型人才培养,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和“中国制造2025”强国战略的发展要求,进一步发挥行业指导作用,促进职业教育“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提升教师教学综合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展示职业院校人才技能培养成果,本次虚拟仪器大赛特设职业技能组。赛项基于主流的虚拟仪器测试控制软、硬件平台进行系统设计,面向行业主流的电子测试测量和自动化测试等职业技能型人才培养需求,起到以赛带教的引领作用。 题目:指定命题,面向电子测量和自动化测试行业需求,命题细则将在大赛官网更新。 主题: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电子测量和自动化测试 要求: 该组竞赛单独报名,决赛单独进行 该组竞赛项目将指定平台,重点考察学生对基础的电子测量技能的掌握与进阶的
测试系统的设计 、调试能力。本组赛项指定使ELVIS电子测试测量平台,软件平台采用电子仿真主流软件Multisim,测控业界通用图形化编程语言LabVIEW
参赛队将在3-4个小时内,根据任务书的要求,以现场操作的方式,完成电子产品虚拟仿真设计、仿真调试、实际电路焊装、测控单元设计与编程、调试等任务。 比赛内容设置: 1、根据任务书要求,选择现场提供的模块电路进行设计“模拟产品”,并在Multisim软件中借用ELVIS平台完成电路搭接设计与仿真调试,达到任务书所要求的性能指标。 2、用现场提供真实元器件进行搭接已经完成仿真设计的电路,并进行焊接成“模拟产品”。(现场提供有分立元器件和已经焊接好的功能单元电路模块、编程模块) 3、在ELVIS平台上,进行实际电路与虚拟仿真电路的参数误差,写出误差的原因,并进行“模拟产品”的性能指标优化。 4、根据任务书要求,用LabVIEW软件设计出“模拟产品”相应的测试方案,并进行测试、调试。进阶项目可包含自动化测试系统设计内容。
考核选手使用模块电路进行电子设计、虚拟仿真调试、量产/自动化测试方案的设计等工程实践能力、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 具体赛项要求和评分标准请关注大赛更新。 本组不设初赛,决赛将在会场现场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