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赛名称:2018北京科普新媒体创意大赛 大赛启动:2018年4月26日 作品征集:2018年4月26日—7月31日
主 题:科技让生活更美好 年度主题:韧性城市 智享生活 点击查看大赛获奖名单:https://www.52jingsai.com/article-7070-1.html
一、活动宗旨 贯彻北京市实施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的“双轮驱动”发展战略,深入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不断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通过互联网途径,以科普信息化为手段,让科学知识在互联网上流行起来。以新媒体大赛为舞台,促进科普信息化资源开发,繁荣科普新媒体创作领域,不断挖掘和培养科普创作人才;同时利用大赛数字平台(“北京科普资源共享服务平台”)为基地,推动科普信息化资源平台建设,促进科技与文化的融合,增强社会公众的科技文化创造活力,从而达到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的目的。
二、组织机构 大赛主办: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 大赛承办:北京科普发展中心 协办单位:北京市校外教育协会
、北京市防震减灾宣教中心、 bibiu活动竞赛平台 执行单位:北京德拉科技有限公司 赞助单位:核桃Live
App
支持单位:我爱竞赛网 支持媒体:京科普、新浪科技、搜狐科技、北青报、光明网、蝌蚪五线谱。
三、大赛主题 主
题:科技让生活更美好 年度主题:韧性城市
智享生活
四、作品类别 科普动画类 科普漫画类 科普文学类 科普交互类 科普微拍类
五、大赛时间 大赛启动:2018年4月26日 作品征集:2018年4月26日—7月31日 作品评审:2018年8月1日—8月31日 公示颁奖:2018年9月1日—10月31日
六、奖项设置 1、综合奖 【青少年组】 漫画类:
金奖 1名 银奖 2名 铜奖 3名 动画类: 金奖 1名 银奖 2名 铜奖 3名 交互类: 金奖 1名 银奖 2名 铜奖 3名 文学类:
金奖 1名 银奖 2名 铜奖 3名 微拍类: 金奖 1名 银奖 2名 铜奖 3名 【成人组】 漫画类:
金奖 1名 银奖 2名 铜奖 3名 动画类: 金奖 1名 银奖 2名 铜奖 3名 交互类: 金奖 1名 银奖 2名 铜奖 3名 文学类:
金奖 1名 银奖 2名 铜奖 3名 微拍类: 金奖 1名 银奖 2名 铜奖
3名
2、专项奖 【青少年组】 Z佳科普人气奖 10名 Z佳科普创意奖
10名 具科普潜质奖 10名 【成人组】 Z佳科普人气奖 10名 Z佳科普创意奖
10名 具科普潜质奖 10名
3、组织奖 优秀指导奖 60个 优秀组织奖
30个 优秀传播机构奖 5个
七、参赛办法 1.大赛官网在线投稿:http://bmcsc.kpzy.org/ 邮箱投稿:kpdmds@163.com
邮寄光盘:北京市朝阳区育慧里4号北京市科协 724室 杨老师 2. 参赛团体须填写单位、联系方式。 3.
作品中不得留有参加其他大赛标题痕迹。 ◇
报名和提交作品截止日期:2018年7月31日
八、格式要求: 1.动画作品参赛要求 (1)参赛作品格式可以为:FLASH动画作品须提交SWF及相应的FLA源文件两种格式;二维、三维动画作品可以提交rmvb
、mpeg、vob、avi 、swf mp4、 flv 、wmv、 mov、3gp等格式。选取一帧代表性画面并截图处理成作品的索引图像(尺寸:130×100
,格式:GIF及JPG格式各一幅,大小:50K以下)。 (2)个人或单个团体、工作室同类作品申报数量不得超过5部。系列动画作为一部作品参与评审。 (3)参赛作品总时长不得超过60分钟,系列作品累计时长不得超过200分钟。 2.漫画作品参赛要求 (1)单幅漫画、四格漫画、多格漫画、插画等,配100字左右文字说明,
JPG、TIFF、CMYK图片格式,分辨率不低于300dpi;手绘稿保存原稿,扫描后参赛。 (2)个人或单个团体、工作室同类作品申报数量不得超过20套。
3.文学作品参赛要求
(1)核心概念:科普题材的诗歌、散文、小说、剧本、寓言、童话以及自媒体原创文章作品。要涉及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并用一句话阐释清楚主题(50字以内)。 (2)规格:诗歌不超过40行,散文、小说、寓言、童话、自媒体原创文章要求6000字以内。剧本容量一般为相应的舞台剧时长为10分钟左右为宜。 (3)作品简介:小说、寓言、童话、剧本等需提交主要内容、角色简介、故事大纲(需要有完整
的人物关系,故事情节)。
(4)个人或单个团体、工作室同类作品申报数量不得超过10部。 4.交互作品参赛要求 (1)设计作品必须包括一个完整的文档说明,
设计内容包(可以包括,但不局限于以下内容:需求分析文档,设计文档,实现原理描述,设计图,效果图,设备功能框图,其他示意图例,材料或加工方面的说明等,其他辅助内容,3D模型,设备演示视频等等); (2)需要包括至少一个效果图,效果图表现:手法不限,手绘、计算机等任何方式,能清楚表现设计者的创意和设计即可;
(3)每件作品需要提供一张作品封面图片,作品为jpg(200×200)格式的电子文件; (4)设计作品中不得出现作者姓名及任何标记,否则视为无效作品。 5.微拍作品参赛要求 (1)图片作品可分为单幅作品或组照,彩色、黑白不限,组照作品数量Z少3张,Z多10张。可以通过软件在不改变作品原貌的前提下,做适当的后期处理,但不可进行合成等手法改变作品原貌,例如拼接、删除、修改照片素材。照片电子文件请提供JPEG格式,并用简单的文字讲述作品背后的科学故事/实验(不超过100字),每幅照片尺寸长边不得低于2000像素,分辨率为300dpi。 (2)视频单个作品时长不得超过6分钟,作者可以根据现实生活、观察和感悟来创作科普创意作品,可以单独成篇,也可是系列。作品分辨率应为1920*1080为好,不应低于1280*720分辨率,视频画幅为16:9,支持视频格式rmvb、mpeg、vob、avi、swf、mp4、flv、wmv、mov、3gp等。 (3)个人或单个团体、工作室同类作品申报数量不得超过10部。 6.其他要求 (1)所有参赛作品可以是个人作品也可以是团体或多人合作作品,参赛前需要确认报名人在作品创作中的位置。报名人需对作品负责,所获奖项将颁发给报名人或报名团体。 (2)所有参赛作品需要单独填写参赛报名表(成套作品可以填写一份参赛报名表),并详细填写作品简介。 (3)所有视频类参赛作品片头需注明“科普新媒体创意大赛参赛作品”。除片头和片尾,作品中不得出现作者或出品单位的名称、联系方式等信息。 (4)所有漫画、摄影作品中可以注明作品名称,但是不能出现作者或制作单位的名称、联系方式等信息。 (5)所有参赛作品在上报参赛报名表的同时需要上报电子版参赛报名表和作品到大赛指定邮箱。邮件名统一写“作品名-作品类别-申报单位(个人)” (6)所有参赛作品中不得出现作者姓名、联系方式等信息。 7.不接收的作品 (1)版权不清,有抄袭嫌疑的作品。 (2)内容空洞,无科普知识含量的作品。 (3)内容违反法律法规,表达内容消极的作品。
九、作品评审 1.形式审查:由大赛组委会办公室对参赛作品进行初步审查,符合大赛基本要求的作品视为有效作品,进入下一轮评审。 2.入围评审:大赛评委会根据大众投票及大赛评委会评委意见对有效作品进行评审,评选出各项入围作品。 3.Z终评审:入围作品经评委会打分,Z终评选出各项奖项。
十、注意事项: 1.参赛作品为2013年1月1日之后所创作; 2.参赛作品必须由参赛者本人或集体原创,若发现涉嫌抄袭或侵犯他人著作权行为,将取消参赛资格,涉及的纠纷由作者本人全权负责,主办方有权收回其奖项、证书等; 3.主办单位拥有参加此次活动所有作品的使用权,作者投稿参与此次活动,即视为已同意主办方对其报送的所有作品拥有非商业性使用权,主办单位拥有将该参赛作品编制成录像带、光盘或任何形式专辑,以非赢利方式予以推广的权利,作者享有著作权与署名权; 4.参赛作品恕不退还,优秀作品将纳入“北京科普资源共享服务平台”科普资源库; 5.参赛者对上述各项声明及约定,均无任何异议,参赛和评审的Z终解释权归大赛组委会。
十一、主办单位联系方式: 地
址:北京市朝阳区育慧里4号北京市科协724室 邮 编:100101 邮 箱:kpdmds@163.com 联 系 人:巩老师
17319204900 杨老师 010-87284922
本文信息搜集整理自互联网,信息版权及活动解释权归主办单位所有,我爱竞赛网仅作媒体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