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第三届全国大学生天文创新作品竞赛(CAIC) 作品提交时间:2019年4月8日0时至5月20日24时
一、简介: 2019年第三届全国大学生天文创新作品竞赛(CAIC,Chinese undergraduate Astronomical
Innovation
Contest)由中国天文学会与教育部高等学校天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共同主办,中国天文学会普及工作委员会、中国天文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广东天文学会、广州大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承办,北京天文馆、中国虚拟天文台、《天文爱好者》杂志社、山东大学(威海)空间科学与物理学院等单位提供支持。本赛事旨在通过天文科技与科普创新作品竞赛的形式,激发调动全国高校大学生爱天文、学天文、用天文的兴趣与热情,培养提高青年们的科学探索精神与科技创新能力,帮助促进高校天文社团的发展和天文通识教育课程的开展,以期为我国天文科研、教育与科普培养优秀的后备人才,并为全民科学素质的提高与创新精神的培养做出贡献。
二、作品分类: 1、天文科技创新类作品,主要包括(但不限于):(1)天文观测与技术创新(如创新天文观测仪器设备研制、创新观测与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开发等),(2)天文科学研究创新(鼓励利用自主观测设备或研究方法开展的研究课题,鼓励针对国内外Z新Z热门的天文发现与成果开展的研究课题),(3)天文学史与古天文等其它方面及交叉学科的创新研究课题等。 2、天文科普创新类作品,主要包括(但不限于):(1)天文科普理论、方法与形式创新,(2)天文科普与教学仪器设备创新研发,(3)原创天文科普创新作品(如天文科普文章、系列海报、系列课件ppt等),(4)多媒体天文科普创新作品(如天文科普软件/APP、天文科普系列漫画与视频等),(5)有创新性的WWT宇宙漫游作品等(WWT宇宙漫游作品参赛作品提交时,请务必将WWT格式转为视频格式,以便评委观看评审。请注意突出该类作品的创新性)。
三、竞赛时间和节点: 1、2019年1月中旬:“竞赛(预)通知”发布,大学生可利用寒假开始准备参赛作品; 2、2019年3月中旬:“竞赛(补充)通知”发布,信息更新,大学生继续准备作品; 3、2019年4月底-5月下旬:“竞赛初赛作品征集通知”发布,大学生网上提交初赛作品。 4、2019年5月下旬-6月中旬:初赛作品评选(专家评审、网上投票); 5、2019年6月下旬:确定决赛入围者,“竞赛决赛通知”发布,进行决赛报名并准备参赛; 6、2019年7月下旬或8月中旬:竞赛决赛与颁奖(地点:广州大学),约2天。
四、竞赛作品提交与决赛方案: 1、初赛作品提交(提交方式与要求详见2019年初赛作品征集通知【预计4月底发布】):按照要求网上提交以下材料: (1)作品登记表;(2)论文或作品说明;(3)辅助材料(可选择提供,图片、动画、视频等);(4)推荐信(可选择提供,由指导教师/辅导员/天文社团负责人撰写)。 2、决赛(详见2019年决赛通知【预计6月下旬发布】):本届决赛将于7月下旬到8月中旬间在广州大学举行。采用海报成果展示与上台演讲讲解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具体开展将综合考虑参赛队数与时间场地等限制。注意:入围决赛的参赛队在初赛作品提交后到决赛前仍可继续进行作品相关工作。
五、竞赛参加者: 1、本科生参赛:本届竞赛的参加者要求为全国(包括港澳台地区)全日制高等院校在读的专科、本科生(不限专业),具体年级限定为:2015级、2016级、2017级和2018级。 2、研究生参赛:本届竞赛允许研究生参赛,但有限制:非天文专业的研究生可作为负责人参加各类(科技与科普类)竞赛,天文专业的研究生只能主持参加科普创新类竞赛。研究生作为项目成员(非负责人)参赛不限。 每个参赛作品团队应包含一位团队负责人,团队总人数一般不超过5人(含负责人)。每个团队负责人限主持申报一项作品,作为成员参加不限项。 鼓励竞赛参加者在本校或周边地区寻找1~2名指导教师指导作品,或由项目负责人所在院系辅导员提供推荐。鼓励竞赛参加者以所在高校天文社团名义参加比赛,并由社团负责人撰写推荐信。
六、竞赛评分(具体评分细则及评委详见2019年初赛/决赛通知): 1、初赛评分:由教育部高等学校天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天文学会普及工作委员会委员、高校专业天文教师等不少于3位老师担任(评委采取严格的回避原则)的初赛评委会给出的初赛成绩,占90%;网络投票:占10%。 2、决赛评分:初赛综合成绩:10%;由教育部高等学校天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国天文学会普及工作委员会委员、高校专业天文教师及决赛所在地天文专家等不少于5位老师担任(评委采取严格的回避原则)的决赛评委会给出的决赛成绩,占80%;各参赛队负责人互评(及直播互动投票等),占10%。同时由决赛评委会评出各单项奖。
七、竞赛评奖: (具体评奖细则详见2019年决赛通知): 本竞赛设特等、一等、二等、三等奖,并设若干单项奖,颁发获奖证书及奖品,参加比赛但未获奖者颁发电子版参赛证书。竞赛获奖可根据各高校实际情况获取创新学分等奖励,并推荐天文类高校和科研院所招考研究生、以及中小学和天文馆科技馆招聘天文教育与科普人才时参考。
八、其他事项: 1、竞赛通知、相关资料查询、在线作品提交、网络投票等通过竞赛微信公众平台:astrocaic,竞赛交流QQ群:478532758和竞赛官方网站:http://caic.china-vo.org/发布,敬请关注。 2、对本通知所述问题如有疑问或建议请通过竞赛交流QQ群:478532758提出,或发送邮件至caic2019@126.com。可通过邮件索取盖有公章的通知。
中国天文学会 教育部高等学校天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2019年1月10日
2019年“金都超星杯”第三届全国大学生天文创新作品竞赛(CAIC)作品征集(网上提交)通知
一、提交时间: 2019年4月8日0时至
5月20日24时。
二、提交材料: (1) 作品登记表(见附件,请使用2019年新版)。 (2)
论文或作品说明(一般不超过5000字):WORD或PDF格式。 (3)
辅助材料(图片、动画、小视频等):可选择提供。WWT作品请务必提交漫游视频(视频格式,请适当压缩文件大小)。 (4)
推荐信:可选择提供。由指导教师、辅导员或天文社团负责人撰写。 注:竞赛具体要求请见竞赛通知:2019年第三届全国大学生天文创新作品竞赛(CAIC)(预)通知
三、提交方式:
为确保竞赛作品提交成功,请参赛者同时采用以下两种方式提交作品: (1)
作品网络上传:将所有提交材料打包压缩(ZIP格式)上传至:”竞赛主页”-“作品上传”处:http://caic.china-vo.org/file_upload.php。注意:需先由作品负责人注册用户,再进行上传。上传作品压缩包大小限制为128M以内,打包及压缩文件名称请按:“科技/科普类-作品题目-负责人”的方式命名。注意:请尽量控制作品打包文件大小,如有特殊情况确需上传大文件,请采用以下邮件方式并在邮件中说明详情。
竞赛组委会将定期整理网络已上传作品,并在竞赛QQ群内发布提醒。 (2) 发送Email提交作品:将所有提交材料打包压缩(ZIP格式)发送至:caic2019@126.com。邮件标题和打包压缩文件请按:“科技/科普类-作品题目-负责人”的方式命名。注意:上传作品压缩包大小如超过128M(即无法完全采用网络上传),请在邮件中说明详情。
竞赛组委会将及时整理Email已提交作品,并在3~5天内回复邮件。 再次提醒:为确保作品提交成功,请务必同时采用上述两种方式提交作品。如仅采用一种方式(特殊情况除外),竞赛组委会将无法确保其提交成功,并将在初赛成绩中扣除少量分数。
四、作品修改更新: 在作品提交截止时间(5月20日24时)前,可对已上传的作品进行修改更新。请同时采用以下两种方式提交修改更新:(1)
登录用户并重新网络上传修改更新后的作品打包压缩文件(文件名同前);(2)
重新发送Email提交修改更新后的作品打包压缩文件,邮件标题和打包压缩文件请按:“(更新)科技/科普类-作品题目-负责人”的方式命名。请不要频繁修改更新作品以避免提交上传出现问题。 五、答疑及初赛评审: 如有疑问,请通过竞赛答疑交流QQ群:478532758或发送email
至caic2019@126.com提出。初赛专家评审与网络投票将于作品征集结束并整理完成后开展,具体通知预计于5月底~6月初发布。
2019年全国大学生天文创新作品竞赛(CAIC)竞赛作品登记表.docx
全国大学生天文创新作品竞赛组织委员会 2019年4月
竞赛官方网站:http://caic.china-vo.org/
本文信息搜集整理自互联网,信息版权及活动解释权归主办单位所有,我爱竞赛网仅作媒体支持。
|